• jiān
  • dòu
  • zhāi
  • gu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 dòu zhāi guā

成语解释:比喻亲属相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唐 李贤《黄台瓜辞》:“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属相残

繁体字形:煎豆摘瓜

英文翻译:Fried bean and picked melon

煎豆摘瓜的意思

煎:1.烹调方法,锅里放少量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黄:煎鱼。煎豆腐。2.把东西放在水里煮,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煎茶。煎药。3.煎中药的次数:头煎。二煎。这病吃一煎药就好。

豆: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4.姓。

摘:1.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摘梨。摘一朵花。摘帽子。把灯泡摘下来。2.选取:摘要。摘录。从全文中摘了一段。3.摘借:摘了几个钱救急。

瓜:1.蔓生植物,叶子像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3.(Guā)姓。

成语评论

提到“煎豆摘瓜”,许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成语到底什么意思?其实它描述的是“处理问题时不分轻重缓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不同性质的事”。比如有人为了准备一场会议,既花三天时间调整PPT字体颜色,又用五分钟草草写完发言稿——这就是典型的“煎豆摘瓜”,把精力浪费在次要细节上,反而忽略了核心任务。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背后的心理往往是追求完美主义或逃避困难任务。就像有人整理书桌时非要按颜色排列文具,却拖延着不肯开始写论文。这时候不妨问自己:眼前这件事对最终目标的影响有多大?如果答案低于20%,或许就该调整优先级了。

有个真实案例很有意思:某创业团队曾用两周时间争论官网按钮的圆角弧度,结果产品核心功能开发严重滞后。这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帮奶奶剥毛豆,总有人把豆荚摆成整齐的几何图案,反而耽误了做饭时间。生活中的智慧告诉我们:煎豆时火候比摆盘重要,摘瓜时成熟度比藤蔓美观关键。

如何避免这种误区?个人经验是建立“价值刻度尺”。比如处理工作时,先问三个问题:这事不做会怎样?这事晚做会怎样?这事简化做会怎样?去年我帮朋友策划婚礼,发现她执着于定制火柴盒设计,却忘了确认宾客接送安排。后来我们重新梳理清单,把80%精力放在场地、餐饮等关键环节,最终效果反而更圆满。

有趣的是,数字时代放大了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有人会花两小时挑选手机壁纸,却懒得清理占满存储空间的无用文件;有人精心设计社交平台的头像边框,却忽视维护现实中的邻里关系。这就像用雕花刀切西瓜,虽然刀工惊艳,但汁水早已流了满桌。或许我们都需要学会“用菜刀切西瓜,用绣花针挑豆荚”的分寸感。

观察身边的高效人士,他们往往掌握着“选择性粗糙”的智慧。就像老厨师说的:“爆炒青菜要猛火快翻,炖牛腩得文火慢煨。”下次当你在琐事上钻牛角尖时,不妨停下手,闻闻锅里是不是该添水了——毕竟,豆子煎糊了还能重来,瓜熟蒂落才是真功夫。

"煎豆摘瓜"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