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ài guó rú jiā
成语解释: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把国当成自己的家
繁体字形:愛國如家
英文翻译:love one 's country as one 's family
爱: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他爱上了一个姑娘。2.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3.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5.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哎,你听说过“爱国如家”这词儿没?说白了,就是爱国得像爱自己家一样,把国家的事儿当自家的事儿来操心。这成语听着挺正能量的,但具体咋用呢?咱先举个栗子啊——比如疫情期间,有人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还跟朋友说:“这时候不帮忙哪行啊?爱国如家嘛,咱得把社区当自己家护着!”你瞧,这不就把个人责任和国家情怀拧一块儿了?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爱国为啥非得跟爱家比啊?”嘿,这问题问得妙!其实啊,家的概念特别接地气,大伙儿天生就有保护欲。比如你发现家里水管漏水,肯定第一时间找工具修;同理,看到公共设施损坏就主动报修,这不就是“爱国如家”的具体表现嘛?关键就在于把国家的事儿转化成能动手解决的“家务活”。
说个真实案例,我邻居张叔特逗。去年社区搞垃圾分类,他天天举着喇叭在楼下喊:“各位亲,爱国如家啊!您在家怎么分类,在外头也怎么分!”结果你猜怎么着?两个月后我们小区成了市里模范。这故事说明啥?爱国情怀完全可以用特别生活化的方式落地,就像收拾自家后院那样自然。
不过也有人犯嘀咕:“现在年轻人还吃这套吗?”要我说啊,这事儿得看方法。前两天刷短视频,看见个00后UP主用说唱宣传环保,歌词里就夹了句“绿水青山是我家,爱国如家顶呱呱”。评论区瞬间炸锅,年轻网友纷纷表示“破防了”。这说明啥?老道理用新方式讲,照样能圈粉无数。
依我看呐,“爱国如家”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宏大叙事。就像咱给家里买节能灯泡,顺手给学校捐旧书,这些小事攒起来就是家国情怀。有个数据挺有意思——去年某平台统计,90后参与公益捐步的比例比前年涨了60%,这不正是新时代的“爱国如家”吗?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爱国这事儿吧,真不用整得苦大仇深。就像你会给家里买束鲜花装点客厅,那给城市种棵树不也挺美?下次看见路边共享单车倒了,顺手扶一把,心里默念句“爱国如家嘛”,保准干得特带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