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
成语解释: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强迫
繁体字形:牛不喝水強按頭
英文翻译:try to make an ox drink by forcing his head into the water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喝:[hē]1.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2.特指喝酒:喝醉了。[hè]大声喊叫:喝彩。喝问。[yè]声音嘶哑、噎塞:“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按:1.用手或手指头压:按脉。按图钉。2.止住;搁下:按兵不动。按下不提。3.抑制:按捺。按不住满腔悲愤。4.介词。依照:按劳分配。5.(编者、作者等)加按语:编者按。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牛不喝水强按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牛不想喝水时,强行按住它的头逼它喝。它常用来形容用强制手段逼迫他人做不情愿的事。比如,小明明明对钢琴毫无兴趣,但父母每天逼他练琴三小时,结果小明不仅琴技没进步,反而对音乐产生了抵触心理。这时候,亲戚可能会劝道:“牛不喝水强按头,你们这样强迫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啊!”
问题一: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因为它精准地戳中了人际关系中一个常见矛盾——当一方试图用权力或暴力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激化矛盾。比如职场中,领导强行要求员工周末加班却不解释原因,员工表面服从,实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就是典型的“强按头”思维导致的负面效果。
有个真实案例:某创业公司老板要求所有员工背诵企业价值观,甚至在晨会上抽查背诵情况。结果三个月内离职率飙升27%,有员工离职时说:“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当复读机的。”这个案例生动说明,即便出于好意,强制手段也可能变成令人窒息的精神枷锁。
问题二:是否存在必须“强按头”的特殊情况?急救时医生强制给病危患者插管,父母阻止幼童触摸电源插座,这些危急时刻的强制介入是必要保护。但日常生活中90%的“强按头”行为,其实源于施压者自身的焦虑或控制欲。比如有些家长强迫孩子穿秋裤,表面是关心,实则是将自己的寒冷感知强加于人。
我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与其强迫团队接受某个方案,不如用“示范效应”引导。去年推行新办公系统时,我们让三位主管先试用两周,当他们真切感受到效率提升后,主动在晨会上分享经验,最终全部门自愿升级系统,这比发强制通知有效十倍。
生活中更值得警惕的是“自我强按头”现象。很多人活在他人的期待里,像被无形的手按着头生活:三十岁必须结婚、四十岁要有房有车。其实牛不喝水时,聪明的农夫会检查水温是否太凉,水槽是否太高——找到真正的障碍,远比蛮力按压更有智慧。
下次遇到想“强按头”的情况时,不妨先给自己十秒钟冷静期。问问自己:这个动作是解决问题,还是发泄情绪?是真正为对方好,还是维护自己的面子?答案往往会让你放下高举的手,转而寻找更圆融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