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ú tóng mǎ zǒu
成语解释: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成语出处: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牛童馬走
英文翻译:Go on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童:1.儿童;小孩子:牧童。顽童。童话。童谣。童年。2.指没结婚的:童男。童女。3.(童儿)旧时指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家童。4.秃:童山。5.姓。“僮”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说到“牛童马走”,你可能会好奇: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其实它源自古代农村生活,字面意思是“放牛娃和赶马人”,常用来比喻看似普通却各司其职的人。比如村里老王家的果园丰收了,老王总说:“咱这果园能成事,靠的就是牛童马走——浇水的小李、剪枝的张婶,连送肥料的老刘都算功臣!”
为什么用“牛童马走”形容普通人?这里藏着个有趣视角:社会就像台大机器,齿轮虽小却缺一不可。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类似场景:前台小妹记住每个客户的口味,保洁大叔发现会议室设备故障,这些“牛童马走”的细节把控,反而让公司躲过不少潜在危机。
再看现代职场案例。市场部新来的实习生小吴,每天就整理表格、订咖啡。但某次竞标会上,他随口提到的客户作息习惯,竟帮团队精准卡住了提案时间。老板后来感慨:“咱公司哪有什么‘打杂的’,都是藏着本事的牛童马走啊!”
这个成语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我特别欣赏它能打破“主角光环”的思维定式。就像电影院里的放映员,观众看不见他,但没他整个故事都亮不起来。上周社区组织防汛演练,最先发现河道裂缝的,竟是每天晨跑的退休赵老师——你看,生活中的“牛童马走”时刻在创造价值。
换个角度想,或许我们自己也常扮演“牛童马走”。记得第一次带团队做项目时,我执着于当“指挥家”,后来发现让擅长数据的同事做分析、让沟通强的伙伴对接客户,这种各展所长的协作,反而比个人英雄主义更高效。这不正是成语里说的分工智慧吗?
下次路过建筑工地,不妨留意那些戴安全帽的工人:递砖的、和水泥的、操作升降机的…他们就像现实版的“牛童马走”。城市天际线的背后,从来不是某个天才设计师的独角戏,而是无数双手的共同创作。这种认知,或许能让我们对平凡岗位多几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