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cháng gē dù
成语解释: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成语出处:元·白朴《小石调·恼煞人》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放心不下
繁体字形:牽腸割肚
英文翻译:be very worried about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割: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肚:[dù]1.腹部:肚子。2.物体圆而突起像肚子的部分:腿肚子。[dǔ]用作食品的某些动物的胃:猪肚子。羊肚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已经下班回家,脑子里却还在反复盘算明天的工作安排,胃部像被无形的手揪住?这种"牵肠割肚"的感受,其实是我们对某件事物过度牵挂的具象化表达。
上周在小区快递站,我遇见邻居张姐正对着手机发愁。原来她儿子独自参加夏令营,整整三天没有发消息。"手机都快被我盯出洞了",她指着发烫的手机屏幕自嘲。这种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正是"牵肠割肚"的生动写照——明明知道孩子在安全环境,却控制不住地担忧。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精准传达强烈情感?当我们把"肠"和"肚"这些内脏器官与情感相连,实际上是在用生理反应具象化心理状态。就像运动前紧张时手心冒汗,深层次牵挂会引发真实的躯体反应。这种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象感知的表达方式,正是汉语成语的智慧所在。
记得刚创业时,我常被合作伙伴笑称"人形焦虑发射器"。每次新产品上线前夜,明明所有流程都确认过,仍会辗转反侧想象各种意外状况。这种状态持续到首单成交提示音响起,紧绷的神经才像解开的绳索般松弛下来。
现代人还需要这种"沉重"表达吗?在即时通讯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更习惯用"emo"或"焦虑"等简洁词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当真正遇到重大抉择或情感冲击时,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使用"牵肠割肚"这类传统表达。它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剖开轻描淡写的表面,触及情感最鲜活的肌理。
最近陪家人看房时深有体会。中介推荐的每套房子都像摆在天平两端:学区配套、通勤时间、社区环境...每个因素都牵扯着未来的生活图景。这种选择困难表面是理性比较,实则是内心深处对家庭责任的郑重态度。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则是河床上的鹅卵石。当你想表达某种刻骨铭心的牵挂时,不妨让"牵肠割肚"这块经过时间打磨的石头,为你承载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重量。毕竟在快餐式表达的浪潮里,有些传统成语依然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