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ǎn
  • z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ǎn jì hú zōng

成语解释:喻低弱的身手。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犬跡狐蹤

英文翻译:Dog track fox trace

犬迹狐踪的意思

犬: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踪:脚印;踪迹:踪影。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成语评论

犬迹狐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想找出是谁偷偷吃掉了冰箱里的蛋糕,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碎屑的分布,又摸了摸桌角残留的奶油,最后盯着地毯上的油渍说:“这真是犬迹狐踪啊,看来作案的是个左撇子”。

为什么用犬和狐来比喻线索?其实这反映了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狗鼻子灵但脚印杂乱,狐狸狡猾却会留下特殊气味,组合起来就像现实中的线索——看似零散,实则暗藏关联。比如工作中遇到数据异常,既要像犬类那样地毯式排查,又要像狐狸般发现数字间的隐藏规律。

我常在登山时实践这个成语。上周在山里迷路,就是靠着树干上的青苔方向(犬迹)和岩石缝里的动物粪便(狐踪)找到下山路的。这种观察方法在现代同样适用,就像医生诊断时既要看检查报告(犬迹),也要留意患者的表情细节(狐踪)。

这个成语过时了吗?恰恰相反,信息爆炸时代更需要这种能力。刷短视频时,有人只看到搞笑片段(犬迹),而创作者却能从点赞量、完播率里发现观众偏好(狐踪)。关键是把碎片信息像拼图那样组合,就像考古学家拼接陶片还原文物那样。

有次帮邻居找走失的猫,先查监控确定大致范围(犬迹),再根据灌木丛挂住的猫毛判断移动方向(狐踪),最后在第三个垃圾桶后面找到了瑟瑟发抖的“逃犯”。这让我想到,生活中很多问题不是缺少线索,而是缺少串联线索的耐心。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试试“犬狐结合法”。先收集所有可见痕迹,再寻找这些痕迹背后的关联逻辑,就像玩密室逃脱时既要用眼睛找钥匙,也要用脑子解密码。这种思维方式,或许能让看似无解的困局透出新的光亮。

"犬迹狐踪"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