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sǐ tù qì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繁体字形:狐死兎泣

英文翻译:one grieves for one's kind

狐死兔泣的意思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泣:1.小声哭:暗泣。哭泣。泣不成声。2.眼泪:饮泣。泣下如雨。

成语评论

狐死兔泣”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狐狸和兔子明明是食物链上的对头,为什么狐狸死了兔子会哭呢?其实,这里说的不是真实的动物,而是比喻“同类遭遇不幸时,旁观者也会感到悲伤”。比如,公司里一个团队因为项目失败被裁员,其他部门的同事虽然没受影响,但也会忍不住感慨:“真是狐死兔泣啊……”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里的‘同类’到底指什么?”其实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群体。比如环保组织看到濒危动物保护新闻时,哪怕自己不直接参与,也会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上的联结,就像兔子看到狐狸遭难时,突然意识到彼此都是生态链中的一环——看似对立,实则命运相连。

我曾在社区见过真实案例。楼下的水果店因经营不善关门,对面便利店老板却主动帮老顾客推荐其他店铺。他说:“虽然我们是竞争对手,但这些年互相照应惯了,他这一走,倒像少了半个邻居。”这种微妙的情感,正是成语的现代注解。

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不是“虎死鹿泣”或“狼死羊泣”?或许因为狐狸和兔子在寓言中常被拟人化。狐狸代表精明世故者,兔子象征普通百姓。当看似强势的一方倒下,弱势群体反而更能体会世事无常。就像职场中,某个雷厉风行的主管突然离职,新人们反而会怀念他带来的秩序感。

不过要注意,“狐死兔泣”不是无条件的同情。比如两家竞争企业,一方因违规被查处,另一方若为此伤感,反而显得立场有问题。这时候的“哭泣”就成了矫情。所以这个成语更适合用在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场景,纯粹的情感共鸣才显得珍贵。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常会加入自己的理解。有次听老师讲二战历史,说到法国抵抗运动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当时中立国的反应算不算狐死兔泣?”这个提问虽然不完全准确,却说明年轻人开始用传统智慧解读复杂现实,这正是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下次遇到类似情境,不妨多观察周围人的反应。那个为对手惋惜的店主,那个替邻居难过的保安,那个为远方灾难捐款的陌生人……生活中处处藏着成语的现代版本。理解这些微妙情感,或许能让我们在坚硬的世界里,保持柔软的共情力。

"狐死兔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