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ǒu měng jiǔ suān
成语解释:比喻环境险恶,使人不敢靠近或指当政者任用小人,阻塞了纳贤之路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指环境恶劣造成生意萧条
繁体字形:狗猛酒酸
英文翻译:Ferocity of dog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猛:1.猛烈:勇猛。突飞猛进。炮火很猛。2.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跳出来。3.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猛着劲儿干。4.姓。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酸:1.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能跟碱中和生成盐和水,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水溶液有酸味,可使石蕊试纸变红。如盐酸、硫酸等。2.像醋的气味或味道:酸菜。酸枣。青梅很酸。3.悲痛;伤心:辛酸。悲酸。心里一酸,眼泪就淌了下来。4.迂腐(多用于讥讽文人):穷酸。酸秀才。5.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腰酸腿疼。腿站酸了。
“狗猛酒酸”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字面意思是狗太凶,酒变酸了。其实它出自《战国策》,讲的是个有趣的故事:古时候有人开酒铺,酒很好,但因为门口拴着凶猛的狗,客人不敢进门买酒,时间久了酒就酸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环境或人的态度恶劣,导致事情无法顺利推进。
你可能想问:为什么非要用狗和酒来打比方?其实这里有个逻辑闭环——问题的根源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开餐馆味道再好,如果服务员态度差,客人也会流失。我曾经在旅游区见过类似场景:某家小吃店口味绝佳,但老板总板着脸训斥顾客,结果隔壁难吃的店铺反而排起长队。
有个读者可能会追问: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举个职场例子:某部门主管能力出众,但管理方式强硬如“猛狗”,团队成员战战兢兢不敢提建议,最终项目像“酸酒”一样烂尾。这种情形下,改变环境比提升专业能力更紧迫。我见过有团队通过匿名意见箱打破僵局,就像给凶狗系上铃铛,让好酒重新飘香。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揭示了事物关联性的隐蔽特征。就像种花时发现叶子发黄,问题可能不在浇水多少,而是土壤酸碱度失衡。去年我阳台的月季突然枯萎,排查半天才发现是邻居装修的石灰粉随风飘来改变了土壤性质。这种“看不见的猛狗”,往往比表面问题更难对付。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提高,传统的“狗猛酒酸”现象正在减少。比如网购平台用评分系统削弱了“凶狗效应”,差评就像给店家系上了缰绳。但新型变体依然存在——某些直播博主用夸张话术吓跑理性消费者,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电子猛狗”?保持清醒认知,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解酸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