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suān bù shòu
成语解释: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成语出处:《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着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酒酸不售
英文翻译:Not for sale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酸:1.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能跟碱中和生成盐和水,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水溶液有酸味,可使石蕊试纸变红。如盐酸、硫酸等。2.像醋的气味或味道:酸菜。酸枣。青梅很酸。3.悲痛;伤心:辛酸。悲酸。心里一酸,眼泪就淌了下来。4.迂腐(多用于讥讽文人):穷酸。酸秀才。5.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腰酸腿疼。腿站酸了。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售:1.卖:零售。销售。2.达到(目的);施展(奸计):其计不售。以售其奸。
从前有个卖酒的小贩,他的酒明明醇香可口,但酒坛子总是积满灰尘。邻居问他为何不把酒坛擦干净,他梗着脖子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结果年复一年,酒都酸了还没卖出去。这就是成语"酒酸不售"的来历,但故事背后藏着更深的道理。
为什么好酒会卖不出去?很多人觉得问题出在巷子太深,其实关键在于酒坛子太脏。就像现在有些网红餐厅,明明菜品不错,却因为服务员总摆臭脸,渐渐就没人光顾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发现问题时,先别急着怨天尤人,要像擦酒坛那样审视自己。
记得去年小区新开的洗衣店吗?老板总抱怨年轻人不爱干洗衣服,后来有个中学生建议他在店里放个手游充电站。结果现在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年轻人边等衣服边开黑,洗衣机的滚筒转得比陀螺还欢。你看,有时候换个思路擦"酒坛",生意自然就来了。
工作中见过最典型的"酒酸"案例是什么?有次帮朋友改简历,发现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投了三个月简历都没回音。后来带他去参加行业交流会,当天就有三家公司主动约面试。很多人的"酒坛"不是不够好,而是没摆在能被看见的地方。
我常跟做自媒体的学弟说,别总抱怨平台不给流量。就像我家阳台的多肉,原先放在墙角总长不好,挪到能晒到夕阳的位置后,现在长得像翡翠雕的小树。这个时代最妙的机遇在于:每个擦亮的酒坛,都能找到欣赏它的酒客。
下次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泡杯茶静坐片刻。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用便签纸列出三个自己能改善的细节。这个方法我用了五年,发现生活中80%的"巷子太深",其实都是"酒坛没擦净"的另一种说法。
晨曦里的早餐铺都知道掀开蒸笼才有香气,深巷里的酒香更需要主动飘散。与其在巷口挂"绝世好酒"的幌子,不如把酒坛搬到月光能照见的地方。这个世界永远需要好酒,但更需要会擦酒坛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