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ǒu
  • xuè
  • lín
  • t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ǒu xuè lín tóu

成语解释: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补语;指骂人

繁体字形:狗血淋頭

英文翻译:pour dog 's blood on

狗血淋头的意思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淋:[lín]浇:日晒雨淋。菜起锅后还得淋上点儿香油。[lìn]1.过滤:淋盐。2.淋病,性病的一种。通过性交传播。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患者尿道发炎,化脓,尿中带血。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遇到过“狗血淋头”的场景吗?比如电视剧里男主角刚求婚成功,突然被卡车撞飞,这时观众往往会一拍大腿:“这也太狗血了吧!”这种夸张到离谱的剧情设计,就是典型的“狗血淋头”用法。为什么人们总用这个词形容离谱情节?其实就像炒菜放多了盐,创作者过度堆砌戏剧冲突反而让观众齁得慌。

某次公司年会上,小李花半个月准备的PPT被领导当众批评得“狗血淋头”。会后同事安慰他:“别往心里去,张总最近压力大。”这里用“狗血淋头”形容不留情面的批评,就像被泼了盆腥臭狗血,既狼狈又难堪。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夸张表达反而让负面情绪有了出口,比憋在心里健康多了。

朋友聚会时,小美吐槽相亲对象开着拖拉机来接她,后座还载着两头猪。大家笑作一团:“你这经历真是狗血淋头!”为什么荒诞故事容易引发共鸣?或许因为现实生活本就充满意外,用带点黑色幽默的成语调侃,反而能把尴尬转化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质疑:用狗血淋头形容事物会不会太刻薄?这其实取决于语境。就像辣椒本身没有错,关键看怎么用。当作家用这个成语讽刺浮夸文风时,它就成了照妖镜;而当普通人用它吐槽生活糗事时,又变成了减压阀。语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随场景变色。

观察发现,越是压力大的环境,“狗血淋头”的使用频率越高。就像暴雨前的雷鸣,这个成语往往承载着人们对荒诞现实的戏谑反抗。下次遇到离谱事件时,不妨试着用这个词调侃两句,说不定能像抖落雨伞上的水珠般,把不快轻松甩开。

狗血淋头的造句

  1. 造句 我父亲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
  2. 造句 他可是天天被那些言官们骂得狗血淋头的。
  3. 造句 那四人头几日精神十足,破口怒骂,无论黑熊或是薯莨,均遭四人骂得狗血淋头。
  4. 造句 这人竟然这个时候往火头上撞了过来,正好拿他出出这几天的郁闷,她发誓只要这个人在敢多少一个字,马上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