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ú jù yī gé
成语解释: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同“别具一格”
繁体字形:獨具一格
英文翻译:unique
独:1.一个:独子。独木桥。无独有偶。2.独自:独揽。独断专行。3.年老没有儿子的人:鳏寡孤独。4.唯独:大伙儿都齐了,独有他还没来。5.自私;容不得人:这个人真独,他的东西谁也碰不得。6.姓。
具:1.用具:家具。文具。2.具有:具备。粗具规模。3.备;办:具结。谨具薄礼。4.才能;才干:才具。干城之具。5.写出;陈述:具名。条具时弊。6.量词。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一具尸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格:[gé]1.格子:方格纸。把字写在格儿里。四格儿的书架。2.规格;格式:品格。格律。合格。别具一格。3.品质;风度:人格。风格。性格。4.阻碍;限制:格于成例。5.某些语言中名词(有的包括代词、形容词)的语法范畴,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例如俄语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六个格。6.姓。7.推究:格物。8.打:格斗。格杀。[gē]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格格。格登。
哎,你别说,成语这玩意儿真是中华文化的“压缩包”,四个字就能讲清一个道理。比如最近听到一句“吴牛喘月”,乍一听像在说牛对月亮喘气?这啥意思啊?其实啊,这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过度害怕而疑神疑鬼。举个例子:老王总担心公司裁员,天天盯着老板朋友圈瞎琢磨,简直是“吴牛喘月”——他哪知道老板只是在晒自家哈士奇的照片呢?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成语用错了会不会闹笑话?嘿,还真有可能!比如“万人空巷”明明是形容热闹场面,有人却当成“街上没人”来用。上周小区超市搞促销,邻居张大妈扯着嗓子喊:“哎呀今天真是万人空巷!”结果路人一听全往超市挤,反倒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您瞧,用对成语可比导航软件还重要,方向错了容易带偏一车人。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古人非要把道理“压缩”成四个字?依我看呐,这跟现代人爱用缩写词一个道理——省时间还显水平。就像现在年轻人说“yyds”,老祖宗用“罄竹难书”形容恶行多得写不完,这不比敲键盘打八百字小作文带劲?前两天看到个段子特别逗:有人用“七上八下”形容电梯故障,要我说,这创新用法虽然不合规矩,但画面感倒是拉满了。
最后咱聊聊成语的“保鲜期”。总有人说成语过时了,要我说这话可站不住脚。您瞅瞅,“柳暗花明”用来形容困境中的转机,放在今天创业团队身上照样贴切。上周参加路演,有个小伙子说:“我们团队熬了三年,现在总算看到柳暗花明了!”这话一说出来,投资人眼睛都亮了。所以说啊,老祖宗的智慧就像陈年普洱,泡对了方法照样香气扑鼻。
说到底,成语就像语言里的调味料,用好了能让沟通更有滋味。下次您要是想夸人眼光独到,别光说“厉害”,试试“独具只眼”——保管对方得愣三秒,然后笑着给您竖大拇指。这招我试过,灵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