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g yān sì qǐ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成语出处:明 沈采《千金记 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战争动乱
繁体字形:狼煙四起
英文翻译:warning signals of approaching enemy forces are seen on all sides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烟:1.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冒烟。2.像烟的东西:烟雾。3.烟气刺激:烟了眼睛。4.烟草或烟草的制成品:烟叶。吸烟。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狼烟四起,最早是古代战争中的信号,如今常被用来形容混乱局势。比如:“公司内部改革方案刚提出,部门间就狼烟四起,谁都想守住自己的利益。”这个场景里没有真实的战火,但冲突和矛盾却像古代烽火台一样四处蔓延。
有人问:成语只能用在宏大叙事里吗?其实不然。小区物业费涨价引发业主集体抗议,居委会门口天天吵得像菜市场——这种“小战场”也能用狼烟四起来形容。关键不在规模大小,而在于冲突的集中爆发。
历史剧里常见这样的画面:边关将士点燃狼粪,黑烟直冲云霄。而现代人更习惯用它比喻多重危机同时发生,比如“暴雨导致地铁停运、医院停电、通讯中断,整座城市狼烟四起”。这种用法弱化了战争属性,强化了紧急状态的混乱感。
值得注意的是,狼烟四起常带着悲观色彩,但我更倾向赋予它积极解读。就像台风过境后社区自发组织清障,危机往往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凝聚力。成语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看待其中的转机。
有个有趣的观察:这个成语在网络时代被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游戏直播里主播大喊“上路狼烟四起,中路速来支援”,完全脱离了原本的沉重感。语言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与时俱进的变形能力。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害怕狼烟四起,不如学会在烟雾中辨认方向。就像消防员训练在浓烟中搜救,生活中的危机时刻,恰恰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应变智慧。毕竟,烟雾散尽之后,留下的可能是更清晰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