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g tān shǔ qiè
成语解释: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成语出处:明 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狼貪鼠竊
英文翻译:Greedy for rats and wolves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窃: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窃。窃位。2.暗中;偷偷地:窃听。窃窃私语。3.谦辞。称自己:窃以为。
提到“狼贪鼠窃”,很多人会联想到贪婪与偷偷摸摸的形象。但成语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究竟在描述怎样的行为模式?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里有人总爱顺手拿走公共区域的绿植,被发现时还理直气壮地说“几盆花而已”。这种既想占便宜又不愿担责的心态,恰恰体现了成语中动物意象的巧妙映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狼和鼠这两种动物作比喻?狼代表明目张胆的掠夺欲,鼠则象征暗处的蝇营狗苟。就像某些网络平台既通过霸王条款收割用户,又偷偷收集隐私数据转卖,两种恶习叠加产生的破坏力往往远超单一行为。这种双重贪婪模式在现代社会其实并不罕见。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行为为何总能找到生存空间?我观察到,投机者往往利用规则漏洞钻空子。好比菜市场里,个别摊主既在秤上做手脚(鼠窃),又对质疑的顾客恶语相向(狼贪)。他们吃准了多数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但长期来看,这种短视行为终将反噬自身信誉。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推诿扯皮的情况时,常会不自觉地用“踢皮球”来形容。其实“狼贪鼠窃”式的行为同样具有传染性。记得有次团队项目,某同事既想独占功劳又逃避脏活累活,结果整个组的协作效率明显下降。这提醒我们,面对此类现象,及时建立透明机制比道德谴责更有效。
换个角度看,成语的警示意义在今天依然鲜活。就像某些网红餐厅,既要高价宰客(狼贪),又用料理包冒充现做(鼠窃),最终被消费者用脚投票。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任何违背诚信原则的获利模式,在信息透明的时代都难以长久。保持清醒认知,或许就是破解“动物本能”的最佳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