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āo kū hào zǐ
成语解释: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5回:“本来你是个猫,他是个鼠,岂不是猫哭耗子了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假慈悲
繁体字形:貓哭耗子
英文翻译:shed crocodile tears
猫:[māo]1.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等色。种类很多。2.躲藏:猫在家里不敢出来。[máo][猫腰](máo∥yāo)同“毛腰”。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耗:1.减损,消耗:损耗。油耗。他们谈了一晚上,把灯里的油都耗干了。2.拖延:耗时间。3.音信(现多指坏的):噩(è)耗。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说到“猫哭耗子”,大家可能觉得这画面有点滑稽——猫抓耗子是天性,怎么还会哭呢?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是“假慈悲”。比如同事A明明偷偷抢了你的功劳,却在领导面前叹气说:“真替你可惜啊,这次项目没成。”这时候你心里可能会嘀咕:“这不就是猫哭耗子吗?”
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表面同情、实际虚伪”的行为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亲戚听说你创业失败,一边拍你肩膀说“年轻人多经历挫折好”,转头却和其他人嘲笑你“眼高手低”。这种言行不一的矛盾感,正是成语背后隐藏的人性复杂面。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知道是假关心,为什么还要演这出戏?其实这反映了社交中的潜规则。就像电视剧里反派角色害人后总要假装慰问,既想维持表面和谐,又不愿暴露真实意图。这种现象在职场竞争、家族关系中尤为常见,本质是利益与情面之间的拉扯。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代社会里“猫哭耗子”有了新变种。比如网络评论区常见“为你感到遗憾”的留言,点进主页却发现对方刚转发过诋毁你的内容。这种数字时代的虚伪面具,让成语的讽刺意味更显深刻。
面对这种情况,与其揭穿对方不如保持清醒。就像看到猫对着耗子抹眼泪,我们不必当真,但要记得护好自己的“粮食罐子”。毕竟,真诚的安慰往往不需要华丽台词,默默递纸巾的人可能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