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成语解释:同“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成语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第三集:“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表示迟到的意思
繁体字形:珊珊來遲
英文翻译:late
珊:见下。
珊:见下。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迟:1.慢:迟缓。事不宜迟。2.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迟到。昨天睡得太迟了。3.姓。
“珊珊来迟”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会疑惑:“珊珊”是谁?为什么她总是迟到?其实这里的“珊珊”并不是人名,而是形容走路缓慢、姿态从容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行动迟缓或事情进展比预期晚,但重点在于“虽迟却到”——迟到的人或事本身有价值,值得等待。
比如公司年会上的颁奖环节,主持人突然宣布:“虽然项目组因突发状况珊珊来迟,但他们的方案彻底解决了技术难题。”这里既说明了延迟的事实,又暗示了成果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也能活用这个成语:闺蜜发消息说“堵在路上了,我的奶茶估计要珊珊来迟”,既化解了迟到的尴尬,又让人期待即将到来的美味。
为什么人们偏爱用这个略带诗意的成语?在我看来,它比直接说“迟到”多了份宽容的智慧。就像春天的樱花,明明知道它会如期而至,但每年总有几天让人望眼欲穿。这种等待过程中的期待感,恰恰是“珊珊来迟”的精髓。现代快节奏社会里,这个成语更像是一种温柔的提醒:有些值得等待的事物,慢一点反而更美好。
遇到朋友约会迟到,与其抱怨“你怎么又晚了”,不如笑着调侃:“你这‘珊珊来迟’的毛病,倒是保持得挺稳定。”既表达了情绪,又不失幽默感。不过要注意语境,如果是赶飞机或重要会议,还是直接强调守时更合适——毕竟成语虽美,现实中的某些迟到确实会带来麻烦。
语言就像调色板,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传递的情绪截然不同。当你想表达“虽然晚了但别生气”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画面感的成语。它让等待不再是单纯的焦虑,而变成带着些许期待的过程——就像暴雨后虽然彩虹出现得慢,但当它横跨天际时,所有的等待都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