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n táng zhī huì
成语解释:甘棠:木名,即棠梨。指对官吏的爱戴。同“甘棠之爱”。
成语出处:汉 杨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对官吏的爱戴
繁体字形:甘棠之僡
英文翻译:Benefits of Begonia
甘:1.甜。与“苦”相对:甘泉。同甘共苦。2.自愿;乐意: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甘落后。3.甘肃的简称。
棠:棠梨,通称杜树。落叶乔木。果小,味涩,无食用价值。可作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惠: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慧”。
“甘棠之惠”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某种神秘礼物?其实它背后的故事非常温暖。传说周朝时,一位叫召公的官员在甘棠树下处理百姓事务,因为公正爱民,人们后来连那棵树都舍不得砍伐。这种“因为一个人做得好,连他待过的地方都被珍惜”的情感,就是“甘棠之惠”的核心。
举个例子:社区里退休的王医生常年免费帮邻居看病,大家路过他的诊所时总会放轻脚步。有人问:“诊所都关了好几年了,怎么还这么小心?”邻居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甘棠之惠’啊!”这种场景是不是很有人情味?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好人好事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持续性影响”。就像甘棠树因为召公的存在被世代保护,真正有价值的善行会形成持续的文化记忆。比如某位老师总在课间陪学生聊天,二十年后校友返校,还会特意去当年的教室门口站一会儿——这就是教育版的“甘棠之惠”。
现代社会中,“甘棠之惠”其实无处不在。那个总帮同事修电脑的工程师调岗后,大家依然保持着他定制的文件管理习惯;志愿者在山区支教时画的墙绘,哪怕颜料褪色了,村民还是会小心维护。这些行为都在证明:真诚的付出会变成群体记忆中的“精神地标”。
我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提醒我们善意的传递具有空间穿透力。就像投入池塘的石子,涟漪会扩散到意想不到的地方。下次当你犹豫要不要做件好事时,不妨想想——或许二十年后,某个你帮助过的人,也会像保护甘棠树那样,守护着你留下的善意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