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o
  • guā
  • zhī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o guā zhī huì

成语解释: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 杂事四》载: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长得好,夜往毁之。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谢,与梁交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澆瓜之僡

英文翻译:Water the melon

浇瓜之惠的意思

浇:1.由上往下淋,洒:浇花。2.灌溉:浇地。3.把液汁倒入模型:浇版。浇筑。浇铸。4.刻薄:浇薄。浇漓。

瓜:1.蔓生植物,叶子像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3.(Guā)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惠: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

成语评论

浇瓜之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来看。“浇瓜”字面意思是浇水种瓜,但它背后藏着一个古代故事:战国时期,梁国和楚国的农民因瓜田纠纷差点打起来,后来梁国人主动帮楚国瓜田浇水,结果双方化敌为友。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以善报怨、用行动化解矛盾的智慧。

举个例子:办公室里老张和小王因项目分工闹矛盾,老张却主动帮小王整理资料。有人问:“他都给你使绊子了,你何必帮他?”老张笑笑说:“浇瓜之惠嘛,计较太多反而累着自己。”结果不出三天,小王主动找老张和解,团队效率比之前更高。

为什么古人要强调“以德报怨”?其实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处世哲学——与其针锋相对,不如用善意打破恶性循环。就像往干涸的土地浇水,看似付出,实则改善整片田地的生态。现代人常说要“格局打开”,两千年前的农民早就实践过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做不会显得软弱吗?”其实主动释放善意更需要勇气。就像小区里楼上楼下因漏水问题吵架,楼下住户主动送水果表达理解,反而让楼上邻居愧疚地请来专业师傅检修。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往往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格外珍贵。网络上的争吵常常陷入“互扔石头”的怪圈,若有人愿意先“浇瓜”,就能打破负能量的链条。就像最近某明星面对黑粉攻击,不是选择对骂,而是捐款支持公益,既化解危机又赢得口碑。

再看国际关系层面,某些国家间的贸易争端,若效仿“浇瓜之惠”的思路,用互惠合作代替关税报复,或许能找到双赢的出路。毕竟历史反复证明:仇恨的种子只能长出荆棘,而善意的浇灌终会收获果实。

下次遇到矛盾时不妨想想:是继续往对方田里扔石头,还是拎起水壶浇灌善意?选择后者可能需要暂时放下委屈,但长远来看,这或许才是真正聪明的处世之道。就像春天播下的瓜种,用心照料,终会在盛夏迎来清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