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zhòng
  • shí
  • gu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g zhòng shí guǎ

成语解释: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生衆食寡

英文翻译:production surpasses consumption

生众食寡的意思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寡:1.少;缺少(跟“众、多”相对):寡欢。寡言。寡不敌众。孤陋寡闻。2.淡而无味:清汤寡水。3.妇女死了丈夫:守寡。寡居。

成语评论

生众食寡”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原指生产的人多、消耗的人少,形容物质充足、生活富足的状态。举个例子:某个村庄里,青壮年种田捕鱼,老人孩子帮忙晒谷织网,大家分工明确,产出远大于日常所需,粮仓堆满、衣食无忧——这就是典型的“生众食寡”。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这个词?”其实,这个成语背后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效率问题。比如一个创业团队,10个人里有8人负责产品开发,2人处理行政事务,若项目收益能覆盖所有成本且有盈余,本质上也是“生众食寡”的现代版应用。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一个三口之家,父母每月收入3万元,房贷、饮食、教育等开支控制在1.5万以内,结余部分用于储蓄或投资。这时有人疑惑:“为什么他们家能存下钱?”核心就在于“创造的价值”超过了“消耗的需求”,这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我个人观察到,如今很多年轻人开始实践“生众食寡”的理念。比如通过副业增加收入来源(“生众”),同时用记账软件控制非必要消费(“食寡”)。有位自由职业者朋友,白天写代码接项目,晚上直播教编程,月收入是支出的三倍,他笑称这是“21世纪版本的耕读传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并非鼓励无止境地生产。就像农民不会因为丰收就浪费粮食,现代人也不该为了存钱而过度劳累。关键在于找到动态平衡点——比如某公司发现员工加班导致效率下降后,主动减少工时,结果整体产出反而提升,这恰好印证了“生众食寡”中资源优化的智慧。

从历史视角看,汉代“文景之治”轻徭薄赋、鼓励农耕的政策,使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国库粮食多到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这种盛世景象,正是国家层面的“生众食寡”。反观当下,虽然生产力大幅提升,但消费主义盛行也让很多人陷入“食众生寡”的困境,这时候重新理解这个成语,或许能带来新的启发。

当我们在讨论资源管理时,不妨把“生众食寡”看作一个动态公式。就像玩经营类游戏,既要建工厂扩大产能,也要控制能源消耗,二者差值越大,发展空间就越广阔。现实中无论是个人理财还是企业经营,这种“产出>消耗”的底层逻辑永远不会过时。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用“生众食寡”而不是“人多粮多”来描述富足?因为前者强调“效率”与“比例”,后者只是数量的堆积。就像今天的企业,单纯增加员工数量未必能提升利润,但优化流程让80%的人创造120%的价值,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生众食寡"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