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ér yù nǚ
成语解释:指生育子女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今日已成了夫妇之好,却说出钻穴偷相这等败伦伤化的言语来,叫我明日怎与你操持井臼,生儿育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繁育后代
繁体字形:生兒育女
英文翻译:Give birth to children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育:[yù]1.生育:节育。2.养活:育婴。育苗。封山育林。3.教育:德育。智育。体育。4.姓。[yō]见〖杭育〗。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生儿育女这事儿,总让人想到“含辛茹苦”这个词。比如老张夫妻俩为了供孩子读书,每天起早贪黑摆摊,邻居都说:“你们这真是含辛茹苦啊!”可有人问:养孩子非得这么苦吗?其实不然,重点在于父母如何平衡付出与自我成长。
记得有次在幼儿园门口,听到家长念叨“望子成龙”。比如李姐总给孩子报六个兴趣班,还总说:“现在不拼,将来怎么成龙成凤?”但仔细想想,孩子真需要这么多“加工”吗?我倒觉得,与其按模子雕刻,不如给孩子留点自由生长的空间。
社区王大妈劝新婚的小夫妻:“早生贵子多好啊,趁年轻带得动。”这“早生贵子”的祝福背后,藏着传统观念里对生育时机的焦虑。但现代年轻人更在意的是——生娃前,是否做好了物质和心理的双重准备?毕竟养育不只是添双筷子的事。
朋友聚会时聊到“舐犊情深”,老陈红着眼说:“女儿发烧那晚,我抱着她在医院走廊走了三小时。”这种本能的爱固然动人,但过度保护也可能变成“慈母多败儿”。如何在关爱与放手间找平衡,或许才是当代父母的必修课。
最近看到年轻人说“养儿防老不如社保可靠”,这话虽带调侃,却点出了生育观念的转变。生养孩子不该是笔投资,而应是生命体验的延伸。就像种花,专注过程的美好,远比计较花开多大更重要。
有位教育学者说得妙:“育儿就像放风筝,线太紧飞不高,太松又容易飘走。”这句话道破了养育的本质——在给予安全感和培养独立性之间,需要随着风向不断调整力道。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找到适合的土壤比照搬套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