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án fù zhī huò
成语解释:田父:农夫;获:得到。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田父之獲
英文翻译:The harvest of Tian Fu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畋”。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获:1.捉住;擒住:捕获。俘获。2.得到;获得:获胜。获利。获奖。获罪。获救。不劳而获。3.收割:收获。
“田父之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故事来源于《战国策》:一个农夫偶然在田间捡到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天天守在树下等兔子,结果荒废了农活。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或者因贪图意外之财而耽误正事。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听说同事买彩票中了奖,立即把所有积蓄都拿去买彩票,结果工作频频出错被降职。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田父之获”吗?当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偶然事件上时,反而可能失去原本拥有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天上掉馅饼的事值得期待吗?从个人经验看,五年前我见过邻居家拆迁暴富后沉迷赌博,三年就败光家产。这让我明白,真正的收获需要主动创造,就像农民春耕秋收的规律,绝不是靠碰运气能实现的。
有人会问:难道机遇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去年朋友公司遇到行业危机,其他人坐等市场回暖时,她主动学习新技能转型直播带货,半年时间团队业绩翻倍。这种主动出击的态度,才是把机遇转化为收获的正确姿势。
观察职场中的案例会发现,那些快速晋升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点:既保持对机遇的敏感,又持续深耕专业领域。他们像聪明的农夫,既留意天气变化调整播种时机,又不忘按时除草施肥。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比单纯追求“田父之获”更有现实意义。
最近看到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躺平文化”,某种程度上也是种消极的等待心理。与其幻想突如其来的成功,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可掌控的事情上。就像种田需要遵循时令,人生规划也需要脚踏实地。当努力成为习惯,所谓的“运气”自然会来敲门。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是否也遇到过类似“守株待兔”的诱惑?是选择继续等待,还是起身开垦自己的田地?答案或许就藏在每天的微小行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