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 hūn nǚ pìn
成语解释:指儿女成家。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没来由强风情,则可喜,男婚女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儿女成家
繁体字形:男婚女聘
英文翻译:a man should take a wife and a woman should take a husband
男:1.男性。与“女”相对:男女平等。男演员。2.儿子:长(zhǎng)男。3.男爵,古代贵族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最末一等。
婚:1.男女经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未婚。2.婚姻:结婚。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聘:1.请人担任某种职务:聘请教员。2.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聘使往来。3.定亲:聘礼。4.嫁:聘姑娘。出聘。
“男婚女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传统婚姻中男方娶妻、女方出嫁的习俗。比如现代婚礼上,新郎家按女方要求准备了礼金和首饰,新娘家则回赠了手工绣品和家乡特产——这种你来我往的过程,正是“男婚女聘”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代社会还在延续这种旧习俗?其实就像中秋吃月饼一样,很多传统形式早已演变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我见过不少年轻夫妻,他们会把彩礼存成共同基金,既保留仪式感又体现平等。这让我想到,习俗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人们怎么理解和运用。
去年参加朋友婚礼时,新娘父亲在交接仪式上说:“我们不要天价彩礼,只要你们把日子过成诗。”这句话让我触动颇深。与其纠结该给多少聘礼,不如思考婚姻里真正的诚意是什么。就像成语故事里的范蠡嫁女,真正珍贵的从来不是金银珠宝,而是那份愿与对方共同成长的决心。
当看到农村家庭为凑彩礼四处借钱时,不禁要问:传统习俗是否成了某种负担?其实这和城市青年贷款买房办婚礼本质相似——都是希望给对方最好的。但过度追求形式反而容易模糊重点。记得邻居张阿姨嫁女儿时,只要了男方亲手栽的核桃树苗,现在那棵树已成两家人的情感纽带。
最近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90后更在意双方价值观契合度而非物质条件。这让我想起《诗经》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典故,真正的婚聘之道,或许就在于找到彼此珍视的“信物”。当爱情回归本真,那些承载心意的茶叶、书信甚至共同养的小狗,何尝不是新时代的“男婚女聘”?
随着社会发展,婚俗形式必定会不断演变。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婚姻里那份相互尊重、共同担当的承诺,始终是穿越千年的不变内核。就像春天的溪流会带走枯叶,却永远滋养着两岸的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