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üè jì lùn xīn
成语解释: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成语出处: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以于立玉、于元荐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畧跡論心
英文翻译:On the heart
略:1.简单(跟“详”相对):大~。粗~。~图。~读。这个提纲写得太~了。2.简单扼要的叙述:史~。事~。节~。要~。3.省去;简化:从~。省~。中间的部分~去不说。4.略微:~知一二。~有所闻。他的成绩比我~好一些。5.计划;计谋:方~。策~。谋~。战~。雄才大~。6.夺取(多指土地):侵~。攻城~地。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略迹论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事小王最近连续迟到了三次,但你知道他家里老人住院需要陪护,这时候你可能会说:“虽然迟到确实影响工作,但我们还是略迹论心吧,特殊情况需要理解。”这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只盯着表面行为,要关注背后的原因。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帮人找借口吗?其实不然。成语中的"迹"指具体行为,"心"指动机本心。比如老师看到学生考试作弊,如果发现这孩子是为了给重病的母亲凑医药费,这时候选择"略迹论心"就不是纵容错误,而是尝试理解行为背后的无奈,再决定如何处理更妥当。
在亲子关系中这个成语特别好用。青春期孩子顶嘴摔门,父母若能暂时"略迹论心",明白这是成长必经的叛逆期,就能避免很多激烈冲突。就像邻居张姐说的:"我女儿把头发染成绿色时,我真想当场发火。但转念想她只是在探索自我,等她自己觉得不合适了,自然会改回来。"
不过要注意使用分寸。工作中遇到同事屡次拖延项目进度,如果总用"略迹论心"来包容,就可能影响团队效率。这时候需要把"迹"和"心"分开处理:理解对方可能有难处,但该有的工作标准不能降低。这让我想起项目经理老李的智慧:"我允许你因为家事请假,但必须在截止日前完成工作。"
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思维方式。网络时代人们容易根据片段信息快速下判断,比如看到街头有人争吵就拍视频谴责。要是能多些"略迹论心"的善意,先了解事情全貌再评价,很多误会其实可以避免。毕竟我们看到的"迹",往往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外卖小哥送餐迟到,你是选择直接差评,还是先想想他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这个选择本身,就是"略迹论心"的实践考场。或许下次收到温热的餐盒时,我们可以多问一句:"路上没出什么事吧?"这简单的关怀,可能比打个五星好评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