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ān tiān fù dì
成语解释:番:通“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快送二圣皇帝出来,万事全休,不然交你番天覆地,社稷荡为丘墟,生灵涂作魑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状语;形容社会变化很大
繁体字形:番天覆地
英文翻译:Fantian covers the ground
番:[fān]1.指外国或外族:番邦。番茄。番薯。2.种;样:别有一番天地。3.回;次;遍:思考一番。几番周折。三番五次。翻了一番(数量加了一倍)。[pān]1.番禺(Pānyú),地名,在广东。2.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翻天覆地”这个词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十年前老城区全是低矮的平房,如今玻璃幕墙写字楼拔地而起,地铁从家门口穿过,街坊邻居聊天的话题从“菜价涨了五分钱”变成“无人机送货真快”——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就叫翻天覆地。
有人可能会问:翻天覆地和“变化大”有什么区别?咱们来看个生活场景。张大爷用老年机按了十五年,突然换成智能手机,不仅学会了视频通话,还在抖音教年轻人做糖画,这种突破性的转变,已经超越普通变化,更像是把旧生活整个翻了个面,露出了全新的可能性。
最近看社区垃圾分类站,智能回收箱能自动称重积分,保洁阿姨拿着平板调度清运车。二十年前倒垃圾就是往巷口铁皮桶一扔,现在连废品回收都接入了物联网。这种渗透到生活毛细血管里的革新,让我真切感受到,翻天覆地不一定是宏大叙事,也可以是细碎日常的重新组装。
有个有趣现象:人们总在变化完成后才意识到翻天覆地。就像疫情期间习惯了网课的学生,等到重回教室才发现,黑板粉笔和电子屏直播早已融合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提醒我们,身处变革浪潮时不妨多抬头看路,别等多年后翻老照片才惊觉世界早变了模样。
有朋友说“科技让生活翻天覆地未必全是好事”,这话确实值得琢磨。移动支付方便了生活,但菜场卖葱的老太太被迫挂二维码时的手忙脚乱,也让人看到技术变革的褶皱。翻天覆地带来的震荡,或许需要我们主动铺设缓冲带,就像给飞奔的列车加上减震弹簧。
最后想到个冷知识:明代《西游记》里写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原文用的是“天翻地覆”,后来演变成“翻天覆地”。语言用法的变迁本身就在印证:时代浪潮冲刷下,连成语都在调整语序适应新的表达需求。这或许在暗示我们,面对变化时不必惊慌,重要的是保持像词语那样的柔软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