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fēng xùn léi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事情的迅速发生和发展
繁体字形:疾風迅靁
英文翻译:like a horse on fire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迅:迅速:迅跑。迅捷。迅猛。
雷:1.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疾风迅雷”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想象一下,狂风呼啸而过,雷声紧随其后,仿佛连大自然都在争分夺秒。但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核心问题: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新项目启动会上,领导一拍桌子:“这次行动要像疾风迅雷一样,三天内拿出方案!”这里既强调了速度,又暗含了“果断行动”的态度。再比如描写历史事件:“项羽破釜沉舟的决策犹如疾风迅雷,彻底扭转了战局。”这种用法能瞬间激活读者的时间紧迫感。
生活化的场景如何关联?早晨地铁站里,有人突然高喊“手机被偷了!”只见两个穿制服的安保人员如疾风迅雷般包抄过去,转眼间就控制住了嫌疑人。这种瞬间爆发的行动力,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个人观察:现代社会的特殊价值我发现这个成语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解读。某直播带货团队能在48小时内完成选品、策划、上架的全流程,这种商业领域的“疾风迅雷”模式,正在重新定义效率标准。但要注意,过快的节奏也可能导致细节疏漏,关键要找到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
历史典故的现代变奏《三国志》记载的“温酒斩华雄”堪称经典案例。关羽请战时的果决,曹操温酒未凉便得胜归来的迅疾,这种跨越千年的叙事张力,至今仍在商战策略和竞技体育解说中被频繁借用。
反向思考:什么时候不宜使用?处理情感纠纷时贸然行动就可能弄巧成拙。比如朋友吵架后立即要求对方道歉,这种缺乏缓冲的“疾风迅雷”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可见,成语的应用需要智慧判断具体情境。
从军事术语到管理哲学,这个四字成语承载着中国人对效率的独特理解。它既可以是创业公司墙上的励志标语,也能化作老辈人教育晚辈时的生动比喻。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使用者赋予它的时代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