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ēng gāo néng fù
成语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作文
繁体字形:登高能賦
英文翻译:competent people
登:1.(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登山。登陆。登车。一步登天。2.刊登或记载:登报。登记。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3.(谷物)成熟:五谷丰登。4.姓。5.同“蹬”(dēng)。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赋:1.(上对下)交给:赋予。2.旧时指农业税:田赋。赋税。3.征收(赋税):赋以重税。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5.做(诗、词):赋诗一首。
哎呦,你听说过“登高能赋”这成语不?说白了,就是有才华的人站得高、看得远,立马能写出好文章。比如老张在公司年会上临时被点名发言,结果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把公司未来规划讲得头头是道——这不就是典型的“登高能赋”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难道只有文采好的人才能‘登高能赋’?”嘿嘿,格局打开啦!比如新手小白第一次带团队做项目,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反而爆发出领导力,带着团队超额完成任务——这种临场发挥的潜力,也算“登高能赋”的现代版演绎!
不过说真的,“登高能赋”的核心到底是天赋还是积累?我个人觉得啊,就像打游戏攒经验值一样,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关键时刻才能“开大招”。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姐,天天琢磨怎么改良酱料配方,有次美食节比赛临时顶替主厨,居然拿了个创新奖!你看,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再举个反例你就明白了:小王总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平时上班摸鱼、下班刷剧,结果有次部门让他负责重点项目,他手忙脚乱差点搞砸。这能叫“登高能赋”吗?要我说啊,站得高也得脚下有梯子,梯子就是日复一日的踏实努力。
最后插句大实话:现在社会哪有什么“怀才不遇”,只有“才不够硬”。与其等着被推到高处,不如先把自己磨成金刚钻。你懂的,真金不怕火炼,真才不怕登高!保持期待,机会总会来敲门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