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 shì
  • zhī
  • s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ǎi sh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百丗之師

英文翻译:noble master

百世之师的意思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师: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成语评论

哎呦,说到“百世之师”这个成语,你肯定觉得它自带一股历史厚重感对吧?简单来说,它形容那些思想、学问或品德能影响后世千百年的牛人。比如咱老祖宗孔子,你说他是不是妥妥的“百世之师”?他的教育理念到现在还被挂在教室墙上,连外国人都得竖大拇指点个赞。

(挠头)可能有人会问:“这词儿现在还能用吗?现代社会变化这么快。”嘿,你别说,还真能!比如互联网大佬们天天提的“用户思维”,说白了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代版吗?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可不就是百世之师的活例子嘛。

最近翻《伤寒杂病论》时突然想到,张仲景老爷子绝对配得上这个称号。他一千八百年前写的医书,现在中医学生还得全文背诵,连药方比例都精确到“分”。要我说啊,这种既能治病救人又能传道授业的,才是真正的跨界王者。

等等,这成语只能用在学术大牛身上吗?不见得!你看达芬奇,人家既是画家又是发明家,手稿里连直升机草图都有。要我说,这种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比具体成就更能影响后世。就像现在搞科研的年轻人,谁不想当个“斜杠祖师爷”?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当百世之师可不容易。但换个角度看,每个人都能在专业领域留下点“火种”。比如你设计的某个算法框架,说不定百年后还在被迭代使用;你写的科普文章,可能启发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么一想,做学问是不是突然有了种传承的使命感?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网红动不动就说要“改变世界”,要我说啊,与其追求短期流量,不如学学古人那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格局。毕竟真正的百世之师,哪个不是埋头深耕几十年?就像种竹子,前四年只长三厘米,第五年直接蹿三十米——这事儿,急不得。

百世之师的造句

  1. 造句 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
  2. 造句 百世之师……公之文,如日丽天;公之神,如水行也。
  3. 造句 而他现在明明只是一个通灵修炼者,距离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级别何止天壤。
  4. 造句 百世之师……公之文,如日丽天;公之神,如水行地。
  5. 造句 因此,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刚正不阿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6. 造句 宗师再进一阶,可成为圣人,圣人行召唤之术,御空飞翔,驾风而行;为百世之师,教化万民,世之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