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mào
  • b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成语解释:监:通“鉴”,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别,明察;色:脸色。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3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过的东西,监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根据对方的脸色行事

繁体字形:监貌辨色

英文翻译:Color discrimination

监貌辨色的意思

监:[jiān]1.从旁察看;监督:监工。监考。2.牢狱:收监。探监。[jiàn]古代官府名:钦天监(管天文历法的官府)。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咱们先来拆解这个成语——「监貌辨色」。字面意思是「观察外表,辨别颜色」,但实际使用时,它更多指向通过观察人的表情和细微动作,推测对方的情绪或意图。比如,同事开会时突然皱眉抿嘴,你可能会想:「他是不是对方案有意见?」这时候,你已经不自觉用上了「监貌辨色」的能力。

有人问:「这技能是不是天生就会?」其实不然。比如新手销售员面对客户时,可能只顾着背产品参数,却忽略对方频繁看表的动作;而老练的销售会立刻捕捉到这个信号,调整话术:「您赶时间的话,我先把重点列出来。」这种差异,正是后天观察与经验积累的结果。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或许是亲子互动。孩子放学回家耷拉着脑袋,母亲不用问就能察觉异常,轻声问:「今天被老师批评了?」这种「读心术」看似神奇,实则是长期相处的观察成果。反过来,孩子也能通过父母说话的语调,判断今晚能不能开口要零花钱。

但要注意,过度依赖「监貌辨色」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把合作伙伴的疲惫神色误解为不满,反而打乱谈判节奏。我曾在项目会议上,因为甲方代表揉太阳穴的小动作,误以为方案需要大改,结果对方只是前一晚熬夜看球——可见结合语言沟通才能避免误判。

数字时代给这个成语增添了新维度。视频面试时,候选人会特意调整摄像头角度让笑容更明显;线上会议中,人们甚至通过虚拟背景的颜色传递情绪。不过屏幕始终会过滤掉60%的肢体语言,这也是为什么重要谈话仍需要面对面进行。

说到底,「监貌辨色」是人类社交的本能工具,但别让它成为揣测他人的枷锁。与其纠结对方某个眼神的含义,不如保持开放心态直接沟通。毕竟,再敏锐的观察也比不上真诚的「你觉得这样可行吗」来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