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máo
  • b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máo biàn sè

成语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还魂记 道觋》:“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善于观察别人

繁体字形:鑒毛辨色

英文翻译:Distinguish hair and color

鉴毛辨色的意思

鉴:1.镜子(古代用铜制成)。2.照:水清可鉴。3.仔细看;审察:鉴别。鉴定。4.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5.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惠鉴。台鉴。钧鉴。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鉴毛辨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里其实很实用。比如朋友小张最近想养狗,在宠物店转了好几圈,最后选了一只毛色油亮、眼神活泼的小狗。店员问他为什么选这只,他笑着说:“我鉴毛辨色啊,毛发光泽说明健康,眼神机灵说明性格好。”你看,这不就是通过细节判断整体吗?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鉴毛辨色和“以貌取人”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出发点。前者是通过观察细节推测本质,比如医生看病人脸色判断病情;后者则是单纯凭外表下结论,比如因为穿着普通就轻视一个人。一个是为了理解,一个是为了评判。

工作中也常遇到类似场景。同事老王总能在开会时通过领导翻PPT的速度,判断他对方案是否满意。有次他悄悄提醒我:“领导刚才三秒滑过第三页,那部分数据得再核实。”结果果然查出一个计算错误。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不就是职场版的鉴毛辨色吗?

不过要注意的是,观察细节不等于钻牛角尖。就像买西瓜不能光敲两下就判定甜不甜,识人辨事也需要综合判断。有次我见客户西装笔挺,以为是个严肃派,结果他开口就讲冷笑话,合作过程意外轻松。所以啊,既要学会看细节,也要留出修正判断的空间。

生活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菜市场卖菜阿姨的“超能力”。她们扫一眼就能从成堆的西红柿里挑出最熟的那个,边挑边说:“你看这个蒂头颜色转淡了,底下还有圈浅黄纹,保准沙瓤的。”这种经验积累的观察力,比任何理论都生动。

说到底,鉴毛辨色是门需要练习的手艺。它既不是玄学,也不是天赋,而是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的基本功。下次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不妨多停留三秒,或许你也能从叶子的脉络里,看出整棵树的生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