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ù
  • méi
  • q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xiù méi qīng

成语解释:目:眼睛;秀:秀丽;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人的外貌

繁体字形:目秀眉清

英文翻译:Beautiful eyes and clear eyebrows

目秀眉清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成语评论

目秀眉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的眉眼长得清秀精致,给人一种干净、灵动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说:“那个少年虽然穿着朴素,但目秀眉清,笑起来格外有感染力。”这样的描述不仅点出了外貌特征,还暗示了人物气质中的亲和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夸人好看吗?”其实不然。虽然它确实常用于赞美外貌,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能隐含对内在气质的联想。比如小说中描写一位隐士:“他虽年过五十,却目秀眉清,眼神中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平静。”这里不仅刻画了外貌,更传递了人物淡泊的内心状态。

不过要注意,现代使用这个成语时,语境很重要。比如在职场环境中直接说同事“目秀眉清”,可能略显突兀;但用来形容影视角色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就非常恰当。个人认为,随着审美多元化,单纯用外貌特征定义一个人已经不够全面,但这个成语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优雅的古风表达方式。

如何避免使用时的刻板印象?关键在于整体描述的平衡。比如说:“新人演员虽然目秀眉清,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对角色的细腻揣摩。”这样既保留了成语的美感,又突出了专业能力,避免了单一的外貌评判。

从文化角度看,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审美中对“清雅”的推崇。当代社会虽然更强调个性表达,但那些能恰当运用这类成语的人,往往能让语言增添韵味。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适当的古典词汇运用,能为现代表达创造独特的审美空间。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是流动的。当我们使用“目秀眉清”时,不必拘泥于字面意义,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赋予新解。毕竟,真正的“清秀”不仅是外貌的馈赠,更是内在修养的外化,这或许才是这个成语历久弥新的深层原因。

目秀眉清的造句

  1. 造句 细细看去神清气爽,目秀眉清,容貌轩昂,丰姿英迈,头戴逍遥乌巾,身着青蓝色书生秀袍。
  2. 造句 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
  3. 造句 目秀眉清,唇红齿白,神色安详从容,说不出的丰资俊雅。
  4. 造句 看见一位,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
  5. 造句 此人八尺有余,神清气爽,目秀眉清,容貌轩昂,丰姿英迈,头戴逍遥乌巾,身穿青衣道袍,相貌不俗。
  6. 造句 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
  7. 造句 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
  8. 造句 此时的镇国公高廷赞,已经到了一十八岁,身长七尺,面如美玉,目秀眉清,唇似涂朱,远望之威风凛凛,近视之温雅和平。
  9. 造句 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回头一看,那人年纪约十四五岁,白面红唇,目秀眉清,身材姣好,堪堪的个美少年。

"目秀眉清"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