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g
  • wēng
  • mén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ng wēng mén yuè

成语解释: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成语出处: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繁体字形:盲翁捫捫

英文翻译:Blind, wengmenghe

盲翁扪籥的意思

盲:1.瞎;看不见东西:盲人。2.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文盲。色盲。舞盲。电脑盲。3.盲目地:盲从。盲动。

翁:1.年老的男子;老头儿:渔翁。2.父亲。3.丈夫的父亲:翁姑(公公和婆婆)。4.妻子的父亲:翁婿(岳父和女婿)。5.姓。

扪:按;摸:扪心自问。

籥:同“”。

成语评论

盲翁扪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想象一位盲人摸着竹笛,试图描述它的样子:有人告诉他笛子像“一根细长的管子”,他便认定笛子一定是笔直的;又有人说笛子“有圆孔能发声”,他可能误以为笛子是镂空的木棍。这种因缺乏全面认知而武断下结论的现象,不正是生活中许多误解的缩影吗?

为什么会产生“盲翁扪籥”的现象?假设公司新来的实习生第一次接触项目方案,只看到市场部PPT里的数据图表,便认为整个项目全靠数字驱动,却忽略了产品团队长达半年的用户调研。这种片面认知往往源于两点:一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二是急于用已有经验解释新事物。

记得去年邻居王叔的趣事。他听说区块链能赚钱,立刻把养老金投进某个虚拟货币,结果半年后发现平台跑路。后来才知道,他只关注了“去中心化”的技术概念,却完全不了解市场监管和风险评估——这就像故事里的盲人只摸到笛孔,却宣称自己懂得演奏技巧。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盲翁扪籥”有了新版本。有人看到AI绘画作品惊艳,便预言画家会失业;见到聊天机器人对答如流,又担心作家被取代。其实就像摸到笛子的人不知道需要气息控制才能发声,技术的应用边界远比表面呈现的复杂得多。

笔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反转:越是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反而越容易陷入“扪籥”困局。地铁上刷短视频了解世界经济,用三分钟解说评判历史事件,这种“快餐式认知”反而放大了认知偏差。但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承认认知局限本身,就是突破局限的开始。

当遇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不妨先问自己:我是否像那位盲人,只抓住了真相的一个棱角?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警惕经验主义陷阱,或许能在纷繁信息中找到更立体的认知坐标系。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摸到了多少竹节,而在于愿意走出黑暗,看见笛子全貌的勇气。

"盲翁扪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