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ì yì méng lóng
成语解释: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玲《1930年春上海》:“间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学徒在睡意朦胧的半张着眼去下那门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睡醒
繁体字形:睡意朦朧
英文翻译:Drowsiness
睡:睡觉:早睡早起。睡着了。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朦:〔朦胧〕a.月光不明;b.不清楚,模糊。
胧:见〔朦胧〕
提到“睡意朦胧”,你会想到哪些场景?或许是一个清晨被闹钟强行拽醒的瞬间,又或是深夜加班后眼皮打架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困倦而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样子,但它究竟如何在具体语境中使用?
举个例子:“地铁上,小张靠着车窗半闭着眼,睡意朦胧中差点坐过站。”这里既描绘了人物状态,又暗示了可能发生的意外。这种用法往往出现在需要强调“困倦导致失误”的场景中,比如工作失误、学习分心或生活小插曲。
有人可能会问:睡意朦胧和单纯犯困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朦胧”二字带来的画面感——它不只是生理上的困,更是意识层面的模糊。比如深夜写方案的白领,盯着电脑屏幕却感觉文字在跳舞,这种思维滞涩的状态,用“睡意朦胧”形容就比“犯困”更传神。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带有些许幽默色彩。想象这样的画面:“老师讲得激情澎湃,台下学生却睡意朦胧点头如捣蒜,粉笔头突然破空而来。”这里既没有严厉批评也没有过度美化,而是用中立视角呈现生活常态,反而让读者会心一笑。
从个人观察来看,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夹杂着对快节奏生活的无奈。凌晨三点的朋友圈里,晒加班照的年轻人配上“睡意朦胧但方案终于完工”的文案,既是对现状的自嘲,也暗含完成任务后的释然。这种复杂情绪的精准表达,或许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
下次当你揉着酸涩的眼睛赶工时,不妨留意自己的状态:是单纯身体疲惫,还是已经进入思维如浆糊的“朦胧”阶段?适时放下手头工作小憩片刻,可能比硬扛着用朦胧状态低效工作更明智。毕竟机器尚需冷却时间,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