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míng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 míng dù néng

成语解释: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成语出处:《后汉书 崔骃传》:“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自以为了不起

繁体字形:矜名妬能

英文翻译:Be envious of fame

矜名妒能的意思

矜:[jīn]1.怜悯;怜惜:矜怜。2.自尊自大;自夸:骄矜。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3.慎重;拘谨:矜持。[guān]1.同“”。2.同“”。[qín]古代指矛柄。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妒:恨别人比自己好:忌妒。嫉妒。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矜名妒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拆开来看其实挺直白的。“矜名”是说一个人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甚至有点自大;“妒能”则是嫉妒别人的才能。合起来,就是形容那些既自视甚高,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人。

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小王,每次开会都要强调自己过去的业绩,可一旦其他同事提出新点子,他立马泼冷水:“这方案漏洞太多,我之前试过类似的,根本行不通。” 这种既想突出自己、又打压他人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矜名妒能”。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心态对团队有什么危害?” 试想,如果团队里人人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比自己表现好,谁还愿意分享经验?创新会被扼杀,合作变成竞争,最后整个团队可能停滞不前。

其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家长群里,总有家长一边炫耀孩子考了满分,一边暗讽别人家孩子“只会死读书”。这种矛盾的心态,本质上是用别人的不足来反衬自己的优越感。

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人会产生这种心理?或许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当一个人把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比别人强”的基础上,就像在沙滩上盖房子,潮水一来就容易崩塌。

我曾在项目组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有个前辈总爱强调“我二十年前就这么做的”,但私下却偷偷研究我们年轻人的新方法。后来他私下跟我说:“看着你们学东西这么快,既佩服又焦虑。” 这句话让我突然理解:矜名妒能背后,可能藏着对自身局限的不安。

想要跳出这种状态,不妨试试“对照镜子法”:看到别人的优点时,当作镜子照照自己哪里能进步;遇到别人的不足时,提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辙。就像登山时,与其盯着别人的背影着急,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走稳每一步。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反而更愿意为他人鼓掌。因为他们明白,成就不是限量版蛋糕,别人多吃一口,不代表自己就会饿肚子。世界足够大,容得下百花齐放。

"矜名妒能"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