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míng jì néng
成语解释: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成语出处:汉 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自以为是
繁体字形:矜名嫉能
英文翻译:Be cynical
矜:[jīn]1.怜悯;怜惜:矜怜。2.自尊自大;自夸:骄矜。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3.慎重;拘谨:矜持。[guān]1.同“鳏”。2.同“瘝”。[qín]古代指矛柄。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嫉:1.忌妒:嫉贤妒能。2.憎恨:嫉恶如仇。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矜名嫉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拆开来看就很简单。“矜名”是自夸名声,“嫉能”是嫉妒才能,合起来就是既喜欢吹嘘自己,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那么,这样的人在生活里是什么样子呢?
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小王,每次开会都要抢着说:“这个方案我之前早就想到了!”可等到其他同事提出更创新的点子时,他却冷着脸泼冷水:“这方法根本行不通。”这就是典型的“矜名嫉能”——既想独占功劳,又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这类人总是既骄傲又敏感?其实背后往往是自卑心理作祟,他们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掩盖自己的不足。
再举个历史中的例子。战国时期的庞涓和孙膑本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当上魏国将军后,明知孙膑才能胜过自己,却假意邀请他来共事,暗中设计陷害,导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这个故事里,庞涓的“矜名嫉能”不仅毁掉了同窗情谊,最终也让自己兵败身亡。这让人不禁思考:嫉妒真的能带来好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打压他人或许能获得一时快感,但长远来看只会阻碍自己的成长。
现在换个场景,假设班级里有个学霸小明,每次考试后都要炫耀分数,但看到同桌小张解出自己不会的数学题时,立刻撇嘴说:“这种偏题考了也没用。”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聪明人也会陷入这种心态?其实这和能力高低无关,而是看待竞争的方式出了问题。真正的强者更愿意从他人身上学习,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攀比上。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矜名嫉能”的心态。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如果总想踩着别人凸显自己,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既束缚了他人,也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与其纠结于谁更厉害,不如把目光放在如何共同进步上。毕竟,承认别人的优秀,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渺小,反而能打开新的视野。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试试转换思路:当同事做出成绩,可以大方地说“这个思路真巧妙,我也要学学”;看到同学解出难题,不妨主动请教方法。你会发现,放下“矜名嫉能”的包袱后,脚下的路反而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