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huǒ fēng zhú
成语解释:比喻为时短暂。
成语出处: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石火風燭
英文翻译:Stone fire and wind candle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烛:1.蜡烛:火烛。花烛。2.照亮;照见:火光烛天。洞烛其奸。3.俗称灯泡的瓦数为烛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的灯泡。
“石火风烛”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大自然中的一场短暂表演?想象一下,石头相撞迸出的火花、狂风里摇曳的烛光——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没错,都是转瞬即逝的存在。古人用这四个字,把“人生短暂”这个抽象概念变成了肉眼可见的画面。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在劝人及时行乐?”其实不完全对。比如小王连续加班三个月,总说“等忙完这阵就休息”,结果项目结束时累到住院。这时用“石火风烛”提醒他,重点不是让他立刻去玩乐,而是明白健康就像风里的蜡烛,需要主动呵护才能持续发光。
换个场景,老张退休后天天盯着孙子照片念叨“等孩子放假就来住”,结果自己突发疾病卧床不起。这时候“石火风烛”更像面镜子,照出我们总把重要事情寄托在“未来某个时刻”的思维误区。我有个朋友专门买了即时成像相机,她说:“有些笑容就像石火,错过按下快门的0.1秒就永远消失了。”
现代人有个有趣现象:明明知道时间宝贵,却把大量精力耗在短视频的无限滑动里。这时候不妨把手机想象成燧石,每次解锁就像两块石头相撞——你以为点亮的是屏幕,实际消耗的是自己的生命火花。有个实验挺有意思:把每日屏幕使用时间换算成真蜡烛,很多人一周就能烧掉整根红烛。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最妙的不是描述短暂,而是暗示主动权在我们手里。风中的烛火虽然易灭,但换个避风的位置就能稳定燃烧;石头碰撞的火花虽短,却能点燃篝火照亮整夜。就像最近遇到的咖啡店老板,她把每周三定为“关机日”,结果反而创造出最受欢迎的新品菜单。这种主动设计生活节奏的智慧,或许才是应对“石火风烛”的最佳方案。
下次看到晚霞铺满天空时,与其急着拍照发朋友圈,不如安静欣赏三分钟。毕竟有些美好就像燧石火花,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记住: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不需要刻意留存,只需要认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