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tí ér dì yī zāo
成语解释: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1回:“像这等先事戒备,还是破题儿头一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第一次
繁体字形:破題兒第一遭
英文翻译:The first time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题:1.题目:命题。练习题。文不对题。出了五道题。2.写上;签上:题诗。题字。题名。3.姓。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第:1.次序:次第。等第。2.前缀。表示次序:第一。第二。3.科第。科举时代称考中(zhòng)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4.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府第。宅第。5.文言连词。但是。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遭:1.遇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遭难。遭殃。遭了毒手。2.回;次:一遭生,两遭熟。一个人出远门,我还是第一遭。3.周;圈儿:用绳子绕两遭。跑了一遭儿。
“破题儿第一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人生中第一次尝试某件事,像婴儿学步一样带着点笨拙和新鲜感。比如:“刚毕业的小张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心里七上八下,同事安慰他:‘谁不是破题儿第一遭呢?放手干吧!’”这种场景里,成语既点出了“新手身份”,又暗含“成长机会”,像一盏暖光灯照在初学者的忐忑上。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大姑娘上轿’有啥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突破固有模式”,比如一位程序员第一次转行做产品经理,在跨部门会议上结结巴巴讲方案,组长笑着打趣:“你这可是破题儿第一遭,下次准能说得更溜。”这里既承认跨界难度,又传递出“允许试错”的包容。
有趣的是,现代人其实每天都在经历“破题儿第一遭”。上周我邻居李阿姨第一次直播带货,开场白说错三次品牌名,弹幕却刷满“可爱”“真实”,反而涨粉五千。这让我想到:互联网时代,笨拙的第一次尝试反而可能成为个人特色。就像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歪歪扭扭的样子本身就在书写成长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总对“第一次”既期待又害怕?或许因为未知藏着两种可能:摔跟头的风险和发现新大陆的惊喜。记得公司新来的实习生第一次写策划案,交稿时小声说“写得不太好”,结果创意被甲方夸“有灵气”。你看,破题儿第一遭就像拆盲盒,笨手笨脚拆包装的过程,本身就有独特趣味。
说到底,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破”字。它不回避生涩,反而把这种生涩变成勋章。就像孩子第一次拿筷子,饭菜撒了满桌,父母却忙着拍照纪念——那些跌跌撞撞的开端,多年后回头看,都是闪着光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