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
成语解释: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指人很狂妄
繁体字形:老子天下第一
英文翻译:Laozi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第:1.次序:次第。等第。2.前缀。表示次序:第一。第二。3.科第。科举时代称考中(zhòng)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4.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府第。宅第。5.文言连词。但是。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说起"老子天下第一"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昂首挺胸的自信模样。但仔细想想,它的实际用法可不止字面意思这么简单。举个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王,每次开会都抢着说"这个方案我最懂",结果实操时漏洞百出,同事背后笑他真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最佳代言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自吹自擂的意思吗?其实不然。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自带反差感——当某人摆出唯我独尊的姿态,实际情况却配不上这份傲气时,旁观者用这句话调侃,既保留了幽默感,又精准点出问题所在。就像健身房里那些把杠铃片加满却连标准深蹲都做不了的人,常被戏称为"重量区天下第一"。
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让我想到个有趣现象:社交平台上常见用户给自己贴"全网最xx"的标签,本质上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变体。不过这种自我标榜未必全是坏事,比如创业者需要这份魄力说服投资人,运动员更需要这种信念突破极限。关键是要分清楚自信与自负那条微妙的界线。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典型。去年小区围棋比赛,有位大叔逢人就吹嘘"二十年前打遍城南无敌手",结果首轮就被中学生淘汰。现场观众憋着笑说:"这位才是真·老子天下第一"。这场景生动说明,当实力撑不起豪言时,成语的讽刺效果就会加倍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在亲密关系中有特殊用法。我见过新婚夫妻互相打趣:"家里你最大行了吧?真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时候的调侃反而透着亲昵。这种语境转换恰是汉语的智慧——同一个表述,换个语气就能从讽刺变成撒娇。
观察当代年轻人的使用习惯,这个成语正在衍生出新变体。游戏直播里主播常说"这波操作老子天下第一",实际可能刚被对手团灭。这种自嘲式用法反转了成语原本的讽刺意味,反而成为化解尴尬的幽默工具。语言的演变总是超乎我们预料。
最后想说的是,适度使用这类成语能为表达增色,但若真把自己活成"天下第一"的模样,恐怕会错过许多成长机会。毕竟,承认"山外有山"的谦逊,和保持"勇攀高峰"的自信,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