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ó lì yǐ xū

成语解释:磨快刀;等待着。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好等待的准备

繁体字形:磨礪以須

英文翻译:sharpen one 's weapon to be ready for a fight

磨砺以须的意思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砺:1.磨刀石。2.磨(刀):砥砺。磨砺。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须: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成语评论

磨砺以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提前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到来的状态。比如一个创业者可能说:“产品开发阶段我每天都在打磨细节,磨砺以须,只等市场回暖立刻推出。”但为什么要强调“提前准备”而不是“随机应变”呢?其实,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像登山者提前检查装备,才能在晴天突然出现时立刻出发。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考试前三个月,小明每天早起背单词、整理错题,朋友问他“离考试还早,急什么?”小明笑着回应:“这叫磨砺以须,真到考前哪有时间从头准备?”果然,最后两周突发疫情打乱复习计划时,他早已完成基础积累,只需查漏补缺。这说明提前行动能让人在突发状况中保持主动权。

有人可能会问:过度准备会不会变成拖延的借口?这里有个关键区别——真正的“磨砺”是带着目标迭代。比如设计师反复修改方案时,如果始终围绕用户需求优化,而不是纠结无关细节,这种准备才有价值。就像磨刀不能只追求刀刃发亮,得确保刀锋对准木头纹理才能劈柴更省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尤其值得思考。当“快速试错”成为主流时,“磨砺以须”提醒我们:有些核心能力必须提前沉淀。比如程序员深耕算法、医生熟记解剖结构,这些“硬功夫”无法靠临时突击掌握。就像种竹子前四年只长3厘米根系,第五年却能每天长30厘米——厚积薄发才是自然规律。

最后看个职场案例:市场部小王连续三年主动参与跨部门项目,从数据分析到活动策划全面学习。当公司突然需要既懂产品又熟悉运营的负责人时,他立即抓住机会晋升。同事们感叹他“运气好”,却忽略了他多年磨砺以须的积累。机会确实是偶然的,但能否接住它,永远取决于你磨刀的时间够不够长。

磨砺以须的造句

  1. 造句 我们的人民子弟兵磨砺以须,随时准备着抵御强敌。
  2. 造句 今日磨砺以须,只待明天及锋而试!
  3. 造句 “磨砺以须,俟他日精忠报国;蹉跎岁月,问何时养育国民。
  4. 造句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5. 造句 其课徒,以为绘画一事,仅须目视心悟,而於辞章则必磨砺以须,谆谆以教,非数十年不足成斫轮老手。
  6. 造句 面对日益爆发式增长的网购市场,安婕妤磨砺以须,并开始发力涉足网上销售。
  7. 造句 他最后强调: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提供短期培训以保证所有员工对于未来的成功磨砺以须,严阵以待。

"磨砺以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