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ràng wéi guó
成语解释: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禮讓為國
英文翻译:a land of propriety and compliance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让:1.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弟弟小,哥哥让着他点儿。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2.请人接受招待:让茶。把大家让进屋里。3.索取一定的代价,把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别人:出让。转让。那辆旧车让出去了。4.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谁让你来的?。让我仔细想想。要是让事态发展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5.避开;躲闪:让路。请让开点儿。6.被37.“被”字后面的施事有时可以省略,但“让”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如可说“行李被淋了”,不说“行李让淋了”。8.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礼让为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但它究竟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门口两位车主同时到达闸机前,互相摆手示意对方先走,结果三秒后两人同时踩油门差点蹭上——这时候“礼让为国”就成了“得让规则说话”的幽默提醒。规则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礼”,让混乱回归秩序。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处处礼让岂不是吃亏?不妨看看杭州西湖边的机动车让行人政策。最初司机抱怨“耽误时间”,但三年后交通事故率下降40%,游客好评率翻倍。这种“让”不是退缩,而是用短期效率换长期共赢——礼让的本质是建立可持续的协作模式。
我曾在创业公司目睹过有趣的场景:技术部和市场部为推广方案争得面红耳赤,最后CTO突然说:“要不咱们各退半步,先在小范围做A/B测试?”这个“退”反而让项目提前两周落地。有时候表面的退让就像跳远前的下蹲,是为了更有力的起跳。
有个容易被忽视的角度:礼让不等于无原则妥协。就像交通灯的红绿灯切换,本质是不同方向的礼让节奏。好的社会规则应该像交响乐谱,既规定每个声部的“让”,又确保整体和谐。当我们在超市结账主动让带小孩的母亲先走时,其实是在参与谱写这种文明乐章。
最近遇到件趣事:外卖小哥和快递员在狭窄楼道相遇,两人默契地侧身贴墙,货物箱擦着鼻尖交错而过。这种市井智慧里的“让”,比任何口号都生动。或许真正的礼让精神,就藏在那些不需要言语的日常默契里,像水渗入沙地般自然浸润着整个社会的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