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wéi
  • g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ò jiā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成语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一心为国

繁体字形:破家為國

英文翻译:Break a family for a country

破家为国的意思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成语评论

破家为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悲壮,但具体怎么用?举个例子:明朝名将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变卖家产充作军费,自己穿着补丁官服指挥作战。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家财散尽又何妨?若国门失守,百姓何以为家?”这个例子直接点出“破家为国”的核心——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存亡冲突时,有人选择牺牲小家保全大家。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毁家纾难”的行为吗?其实表现形式早就变了。比如疫情期间,许多医生主动请缨去高风险地区,连续几个月不回家。他们没变卖家产,但同样在用另一种方式“破家为国”——把家庭团聚的时间让渡给社会责任。这种精神的内核从未消失,只是随着时代换了模样。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经营着家族传承的面粉厂。去年政府规划工业园区需要征地,他二话不说签了搬迁协议。亲戚都说他傻:“这厂子可是祖辈三代的心血!”老王却认为:“厂子搬了还能再建,城市规划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就业。”这种当代版的“破家为国”,少了些悲情色彩,多了份理性担当。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大我”意识。但也要注意,真正的家国情怀不是要人盲目牺牲,而是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平衡点。就像抗疫医生也会抽空与家人视频,老王搬迁后获得政策扶持东山再起——新时代的“破家为国”,其实是种更有智慧的奉献。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当“家”与“国”的齿轮咬合时,每个人都是润滑剂。有人选择暂时停下自己的齿轮,有人调整转速配合大局。重要的不是牺牲的力度,而是那份主动校准位置的自觉。这种自觉,或许就是“破家为国”在现代社会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