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rěn è jī
成语解释: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成语出处: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
繁体字形:禍稔惡积
英文翻译:Misfortune accumulates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稔:1.庄稼成熟:丰稔。2.年;一年:不及三稔而衰。3.熟悉(多指对人):素稔。稔知。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祸稔恶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它的意思很直白:坏事做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会引发大麻烦。比如历史上一些权臣贪赃枉法,起初只是收点小礼,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最终被朝廷清算,这就是典型的“祸稔恶积”——坏事攒到“临界点”,报应就来了。
自问:这个词和“积少成多”有关系吗?表面上都是“积累”,但方向完全相反!“积少成多”是正向积累,比如每天存十块钱;而“祸稔恶积”专指负面行为的叠加,比如长期撒谎、偷懒或占小便宜,最终导致信任崩塌或重大损失。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里有人总爱随手丢垃圾,开始只是偶尔一两个烟头,后来整栋楼都跟着乱扔,结果招来老鼠蟑螂,物业费都涨了。这就是“小事不管,大事遭殃”的生动写照。
自问:为什么人明知会“恶积”还要犯错?心理学上有种“破窗效应”——第一扇窗被打破后没人管,大家就觉得破坏无所谓。很多人在做小坏事时,总抱着“就这一次”的侥幸心理,却忘了量变会引起质变。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值得警惕的地方在于“不知不觉”。就像温水煮青蛙,很多严重的后果并非突然发生,而是长期纵容的结果。比如学生时代抄作业,第一次可能只是偷懒,但如果养成习惯,最终考试作弊被抓,甚至影响升学,这就是“祸稔恶积”的现实案例。
自问:现代社会还有适用场景吗?当然有!比如企业忽视环保问题,前期省了治污成本,看似占了便宜,但长期污染环境被曝光后,不仅要支付天价罚款,品牌形象更是难以挽回。这种“先甜后苦”的教训,正是成语的现代演绎。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向思考——如果换成积累善行呢?古人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其实和“祸稔恶积”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像存钱罐里每天投一枚硬币,时间久了也能变成惊喜。
下次遇到“小事无所谓”的念头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及时纠正小错误,就像定期清理电脑缓存,系统才能长久稳定运行。毕竟,人生的很多悲剧,都是从“这点事不算什么”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