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zhì wú rì
成语解释: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指灾祸很快就会来到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禍至無日
英文翻译:No day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祸至无日”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它到底怎么用呢?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灾祸快到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了”,通常用来强调危机迫在眉睫。比如公司财务部突然发现现金流断裂,经理拍着报表说:“再不融资真是祸至无日了!”这里既点出问题的严重性,又带着必须立刻行动的紧迫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危在旦夕”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时间刻度。“祸至无日”更强调祸患像踩着油门冲过来,可能明天甚至下一秒就会爆发。去年朋友公司服务器遭黑客攻击时,CTO在紧急会议上说:“现在每耽误一小时都是祸至无日”,这个用法就特别精准——系统崩溃的风险不是下个月,而是随时可能发生。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玩法。上个月刷短视频时,看到个健身博主举着体脂检测报告说:“看看这数据,再胡吃海喝真是祸至无日啊!”把健康危机说得这么生动,既保留了成语的警示力度,又消解了过于沉重的感觉。我自己写项目风险报告时也常用这招,比干巴巴的“高风险”更有画面感。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去年邻居家孩子沉迷手游,他爸在小区里嚷嚷“这样玩下去祸至无日”,反而被其他家长笑话小题大做。可见这个成语更适合用在确实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场合,比如气候变化讨论中,科学家说“冰川融化速度已是祸至无日”,这样的比喻就能引发强烈共鸣。
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00后职场新人反而更爱用这个成语。上周实习生汇报时说:“用户流失率再涨三个点,咱们项目就祸至无日了。”这种略带夸张的表达,既清晰传递危机感,又不会让团队陷入恐慌,倒是种不错的沟通策略。说到底,语言就像工具,关键看怎么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