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wáng wú rì
成语解释:马上就会灭亡,已经没有可以推延的时间了。
成语出处:《清史稿·康有为传》:“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马上就会灭亡
繁体字形:覆亡無日
英文翻译:Annihilation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亡:[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无”,没有。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覆亡无日”这个成语,字面上是说“离灭亡没有几天了”,通常用来形容局势危急、难以挽回的状态。比如在历史故事中,我们可能会读到:“大臣劝谏君王:若再不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国家恐将覆亡无日。”这句话里的危机感呼之欲出,但同时也暗含了“还有机会改变”的潜在可能性。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国家大事上吗?其实不然。比如现代职场中,一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手机公司,如果忽视技术迭代,竞争对手推出颠覆性创新时,内部员工可能会私下议论:“咱们再不转型,恐怕覆亡无日了。”这说明危机意识可以体现在任何领域。
为什么用“无日”而不是直接说“明天就完蛋”?这里有个微妙的心理暗示。“无日”既表达了紧迫性,又保留了模糊的时间弹性——可能是下周,也可能是半年后。就像朋友提醒你:“整天熬夜吃外卖,健康覆亡无日啊!”这种说法比“你下周就要住院”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传递出改变的希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像一盏红灯警报。当老板说“公司离覆亡无日只差三笔订单”时,实际上是在激发团队背水一战的决心。它不仅是警示,更是行动号角。就像看到天气预报说有台风临近,我们不会坐等灾难,而是会抓紧加固门窗。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里唯一的菜市场被连锁超市包围,常听大爷大妈念叨:“再不改进卫生和服务,咱们这老市场覆亡无日喽!”结果市场管理处真的翻新了设施,现在人气反而更旺。这说明“覆亡无日”的预言有时反而能成为转机起点。
最后思考: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重点不在渲染绝望,而在强调“尚有时间行动”。某科技公司CEO在年会上说:“在人工智能浪潮里,停止学习的企业覆亡无日。”这句话之所以振奋人心,正是因为它将危机转化为团队升级的动力。记住,语言的力量不仅在于描述现实,更在于塑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