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zhǐ lìng xíng
成语解释: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成语出处:清魏源《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政策等
繁体字形:禁止令行
英文翻译:Interdiction
禁:[jìn]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2.拘押:监禁。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jīn]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2.忍住:不禁大笑。
止:1.停止:止步。止境。不止。2.拦阻;使停止:禁止。制止。止血。止痛。止得住。止不住。3.(到、至…)截止: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4.仅;只: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5.姓。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兴奋。3.美好:令名。4.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兄(称对方的哥哥)。5.时节:冬令。6.古代官名:县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3.复姓。[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令行禁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耳熟,但具体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学校突然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穿校服,第二天操场上真的看不到便装身影——这就是典型的令行禁止。规定刚发布就快速落实,说明组织执行力和成员配合度都很高。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管理要求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即时生效”的特征。比如社区通知“明早八点全员核酸”,结果当天检测点准时排起长队,连平日爱睡懒觉的王大爷都提前到场。这种快速响应的状态,就是令行禁止的精髓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某互联网公司推行新考勤制度时,管理层不仅提前三个月做政策解读,还在过渡期设置弹性机制。结果正式执行首日,迟到率直接从15%降至3%。可见真正的令行禁止不是简单粗暴的强制,而是需要配套的解释沟通和缓冲设计。
从个人视角看,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高效协同能力。上周参与志愿者活动时,负责人突然调整物资分发流程。虽然最初有点手忙脚乱,但大家通过即时沟通快速适应,反而比原计划提前两小时完成任务。这种灵活性与纪律性的结合,或许才是当代令行禁止的新注解。
值得注意的是,机械式服从并不等同于理想状态。某次参加行业论坛,主办方临时更改议程却未做好通知,导致多位嘉宾跑错会场。这种只有“禁止”没有“令行”的情况,反而暴露了组织协调的短板。好的制度设计应该像交通信号灯,既明确规则又给予转换时间。
观察城市共享单车的管理变迁很有意思。最初乱停乱放严重,后来通过电子围栏技术配合信用积分制度,现在多数用户都能自觉规范停车。这个案例说明,当禁令与执行手段、激励机制形成闭环时,社会共识才能真正转化为群体行为。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这个成语的时代价值。在信息传递近乎光速的今天,决策与行动的间隙正在急剧缩短。就像直播带货时主播喊“三二一上链接”,库存秒空的场景,本质上也是种商业领域的令行禁止。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运行逻辑。
培养这种能力不妨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家庭共同制定屏幕使用时间规则,孩子能在约定时间主动放下手机,这种微小的令行禁止实践,既锻炼自律能力又增进彼此信任。当规则内化为习惯,社会运转自然会更加顺畅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