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ǐng
  • wén
  • j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ǐng wén jiān wǔ

成语解释:犹言能文能武。

成语出处: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本事

繁体字形:秉文兼武

英文翻译:To uphold both culture and martial arts

秉文兼武的意思

秉:1.拿着;握着:秉笔。秉烛。2.掌握;主持:秉政。3.古代容量单位,合16斛。4.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成语评论

哎,说到“秉文兼武”这词儿,不少人可能觉得是古代大侠的标配。其实啊,这成语的核心就俩字——平衡!啥意思呢?就是既要能提笔写文章,又要能上阵耍刀枪。举个栗子,你看《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一边能指挥赤壁大战,一边还能跟小乔琴瑟和鸣,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现在都21世纪了,这成语还有啥现实意义?”嘿,您别说,用处可大着呢!比如咱隔壁老王家的闺女,白天在科技公司敲代码,晚上在直播间教瑜伽,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文理双修”?关键就在于别把自己框死在单一领域,就像吃火锅要配蘸料,文武结合才够味儿!

不过话说回来,要做到这点容易吗?实话实说确实有难度。但您看那些奥运冠军退役后当解说员的,大学教授业余玩极限运动的,不都在突破界限?有个朋友跟我说过特别逗的话:“脑子转得快的人,手脚也不会太笨。”这话糙理不糙,说到底还是思维灵活性的问题。

依我看啊,现在教育最该改进的就是打破学科壁垒。您想啊,要是物理课上教武术招式,语文课上学战略推演,那培养出来的可不就是现代版“文武全才”?就像手机既要性能强又要续航久,人也是这个理儿。别总觉得“文”和“武”是对立的,其实它们像咖啡配奶,混着才香!

最后唠句实在的,这时代变化比翻书还快。保不齐哪天公司招聘就要看“综合能力指数”了,到时候您要是只会单脚跳,可就跟不上节奏咯。所以说啊,与其纠结该专精哪头,不如把人生当自助餐,多尝几道菜总没错!

"秉文兼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