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ǐng wén jīng wǔ
成语解释: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沈约《王亮等封侯诏》:“秉文经武,任惟腹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本事
繁体字形:秉文經武
英文翻译:Learn from the Arts
秉:1.拿着;握着:秉笔。秉烛。2.掌握;主持:秉政。3.古代容量单位,合16斛。4.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哎,说到“秉文经武”这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文武双全”吧?你别说,这词儿还真有点讲究。咱先掰扯掰扯它的字面意思:秉文,就是掌握文化;经武,就是精通武艺。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既能拿笔杆子,又能扛枪杆子,两头都不耽误。举个栗子,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一边能写诗作赋,一边还能带兵打仗,这不就是典型的“秉文经武”吗?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现代社会还讲究这个吗?现在又不打仗了。”嘿,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其实啊,“武”在现代不一定非得是舞刀弄枪。比如职场里,有人既能写方案搞创意(文),又能带队拼业绩(武),你说这种人是不是香饽饽?说白了,“经武”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秉文”就是你的专业积累,这两样凑一块儿,放到哪儿都吃香。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咱小区里有个退休老教师,平时教邻居孩子书法(文),疫情期间还组织志愿者搞物资配送(武)。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秉文经武”?所以说啊,这成语真不是老古董,关键看你怎么理解。依我看,现在年轻人要是能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那可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做到这点可不容易。就拿我表弟来说,他程序员当得贼溜(文),但让他带团队就抓瞎(缺武)。后来报了个管理培训班,现在也能带着小组做项目了。这说明啥?说明“文”和“武”不是天生的,得靠后天修炼。就像打游戏升级,技能树两边都得点不是?
最后唠句实在的,甭管时代怎么变,“秉文经武”背后的道理不过时——既要肚子里有墨水,也得手上会干活。这两样凑齐了,甭管是职场还是生活,都能玩得转。不信你试试,把专业知识跟实际操作一结合,保准能整出点新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