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jìn zhī yuán
成语解释: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之间世代联姻,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男女间
繁体字形:秦晉之緣
英文翻译:a congratulatory expression on wedding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晋: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2.朝代名。1.(265—316)。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为刘裕所灭。西晋、东晋合称两晋。2.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为契丹所灭。3.山西的别称。4.进;升:晋见。晋级。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缘:1.原因:无缘无故。2.文言连词。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缘分:有缘。4.边:边缘。5.介词。沿着:缘木求鱼。6.关系:血缘。
“秦晋之缘”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源自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通过联姻建立的同盟关系。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张、李两家世代交好,如今儿女结亲,真可谓现代版的秦晋之缘。”这种表达既传承了典故,又赋予了新时代的烟火气。
为什么用婚姻来比喻合作关系?其实这反映了古人“利益共同体”的智慧。就像现在两家公司战略合作,媒体报道时可以说:“科技巨头A与车企B达成深度合作,在智能驾驶领域缔造数字时代的秦晋之缘。”通过这种类比,抽象的商业关系立刻变得鲜活易懂。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表达吗?其实文化符号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应用。去年参加朋友婚礼时,司仪那句“新人结合不仅是爱情结晶,更是两个优秀家族的秦晋之缘”,让在场宾客都会心一笑。这种恰到好处的典故化用,既彰显文化底蕴又不显陈腐。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平衡感。它既包含利益考量,又不失温情底色,就像煮一锅好汤需要文武火交替。当代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或许可以借鉴这种“理性结盟+情感投入”的古老智慧,毕竟纯粹的利益交换难长久,完全的感情用事易失衡。
下次遇到强强联合的新闻时,不妨试试换个说法。比如看到跨行业品牌联名,可以评论:“这次联名不仅是商业合作,更像是文创界的秦晋之缘,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令人期待。”这样说既点明本质,又给平凡的商业行为增添了文化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