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ōng dòng wú wù
成语解释: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空洞無物
英文翻译:utter lack of substance
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3.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kòng]1.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2.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3.亏欠:亏空。[kǒng]古同“孔”,洞。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彻;清楚:洞晓。洞若观火。3.数目“0”的另一种说法。[tóng]地名,洪洞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空洞无物”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像一只空箱子,打开后里面什么都没有。比如有人演讲时全程念稿子,台下听众昏昏欲睡,结束后大家面面相觑:“这讲了啥?全是口号,一句干货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内容空洞无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举个例子,小明为了完成作业写了一篇《论环保的重要性》,通篇写着“环保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地球”,但没提到具体怎么做、数据案例或亲身经历。老师批注:“观点正确但缺乏支撑,像飘在天上的云。”这种只喊口号不落地的表达,就是“空洞无物”的典型表现。
怎么避免内容空洞?想象你向朋友推荐一部电影,如果说“这电影特别好看!真的超棒!”对方可能无动于衷;但如果你说“主角在雨中和反派对决时,背景音乐突然静音,只听到雨滴打在剑上的声音,我手心都出汗了”,画面感瞬间拉满。用细节代替概括,用故事代替说教,空箱子就被填满了。
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刷短视频时更容易遇到“空洞无物”的内容。比如某些博主反复用“绝了!”“YYDS!”夸产品,却说不清到底好在哪里。这种表达像彩色泡泡,乍看吸引人,一戳就破。反观那些能留住观众的创作者,往往会在三句话内抛出真实体验:“我用这款卸妆油时,睫毛膏在掌心搓了五下就乳化,温水一冲真的没残留。”
个人认为,“空洞无物”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思考深度的体现。就像写不出议论文的学生,不是词汇量不够,而是没养成追问“为什么”的习惯。下次写“坚持很重要”时,试着多问自己:坚持带来了什么改变?有没有反面案例?这些具体思考会让文字立刻长出筋骨。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言就像容器,装进观察、感受和逻辑,才能变得沉甸甸。与其追求华丽的辞藻,不如先问问自己:“我说的东西,能让人在脑海里画出画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