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èn kǒu zhuō shé
成语解释: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成语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口才不好
繁体字形:笨口拙舌
英文翻译:slow of speech
笨:1.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聪明:愚笨。脑子笨。他很笨。2.不灵巧;不灵活:嘴笨。笨手笨脚。3.费力气的;笨重:笨活儿。搬大箱子、大柜子这些笨家具得找年轻人。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拙:1.笨:弄巧成拙。2.谦辞。称自己的文章、意见等:拙作。拙见。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哎哟,说到“笨口拙舌”这成语,大家是不是立马想到那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利索的场面?比如同事让你解释项目进度,你支支吾吾半天蹦出个“大概……可能……下周吧”,结果老板在旁边听得直挠头。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笨口拙舌”——心里门儿清,嘴上却像堵了块棉花。
等等,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自己“笨口拙舌”呢?其实啊,这事儿和练习机会脱不了干系。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看教程不实操,一上车照样摔跟头。我有个朋友以前开会发言总打磕巴,后来硬是拉着我们当听众天天模拟演讲,现在居然成了部门里的“金句王”。你看,嘴巴这事儿,还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话说回来,“笨口拙舌”就一定是缺点吗?我倒觉得未必。上周参加读书会,有个姑娘说话慢悠悠的,但每句话都像秤砣一样有分量。人家虽然不擅长即兴发挥,可准备的笔记条理清晰得能当模板用。这让我琢磨啊,表达方式千万种,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经事。
要是真想让舌头利索点儿,咱有啥招?嘿,这里头学问可大了!首先得把“怕说错”的包袱卸了。试想谁没在饭局上闹过笑话?上回我把“元宇宙”说成“元素周期表”,全场笑翻天的同时话题反而更热络了。其次嘛,随身带个小本本记金句绝对管用。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叔,天天听着评书学俏皮话,现在顾客排队就为听他唠嗑。
说到底啊,语言表达就像炒菜,火候到了自然香。与其纠结自己是不是“笨口拙舌”,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把事儿说明白”这个核心目标上。你瞧那些脱口秀演员,哪个不是从冷场王练出来的?重要的是保持真实,剩下的,交给时间和练习准没错。哪天你发现自己能从容应对突发提问了,嘿,那感觉可比中彩票还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