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āng qiè zhōng wù
成语解释:比喻平常的事情。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此人家筐箧中物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比喻平常的事物
繁体字形:筐箧中物
英文翻译:things in the basket
筐:用竹篾、柳条、荆条等编的容器:抬筐。粪筐。编竹筐儿。两筐土。
箧:小箱子:书箧。藤箧。行箧。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筐箧中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你收拾房间时,发现角落里积灰的旧纸箱里塞满了学生时代的课本和笔记,这时候就能感叹一句:“这些可真是筐箧中物啊!”——意思是这些东西虽然被收起来了,但既熟悉又普通,甚至有点“留着没用,丢了可惜”的矛盾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实物吗?其实不然。比如职场上,某个同事总是重复使用同一套PPT模板,领导看了摇头说:“你这方案又是筐箧中物了。”这里的“筐箧”就变成了思维定式或陈旧方法的隐喻,既点出了问题,又带点调侃的意味。
再举个反差例子:朋友搬家时让你保管一个铁皮盒子,你以为是贵重物品,打开发现全是过期的电影票根和旅游地图。这时候用“筐箧中物”来形容,是不是比直接说“没用的东西”更有画面感?它既保留了物品的平凡属性,又暗示了主人赋予的情感价值。
为什么古人会用“筐箧”来比喻普通事物?想象一下古代的书房场景——竹编的筐和木制的箧是最常见的储物工具,就像现代人的抽屉和收纳箱。这种比喻让抽象概念瞬间接地气,比单纯说“常见的东西”更生动。
有个有趣的对比:同样是形容普通事物,“家常便饭”强调日常性,“筐箧中物”则更突出“被收纳”的状态。比如有人说“这技术十年前是黑科技,现在早成筐箧中物了”,既点明了技术迭代的必然,又暗含时代变迁的唏嘘感。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降温”的场合。比如朋友纠结要不要扔掉旧物,你可以说:“都是筐箧中物罢了,该断舍离啦!”既避免了直接否定对方的珍藏,又用文化梗轻松化解了选择困难。下次整理房间时,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来自嘲,说不定能让家务活多点趣味呢。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筐箧中物”指代的是数字时代的缓存文件或聊天记录,这个成语会衍生出什么新含义?或许它正在悄悄从实体储物箱,进化成我们手机里那些“永远不删但也基本不看”的电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