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è míng jiù liè
成语解释: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成语出处:《旧唐书 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做官
繁体字形:筞名就列
英文翻译:Plan your name
策: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列:1.排列:罗列。列队。按清单上列的一项一项地清点。2.安排到某类事物之中:列入议程。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重要任务之一。3.行列:出列。前列。4.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5.类:不在此列。6.各;众:列国。列位观众。7.姓。
哎哟,说到“策名就列”这个成语,不少人可能觉得它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它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名字登记在官员名册上,比喻正式进入仕途或获得某个职位。比如:“小王通过层层选拔,终于策名就列,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项目经理。”你看,这不就是“打工人”逆袭的经典剧情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和普通‘升职加薪’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关键就在于“策名就列”强调的是一种官方认证的仪式感。举个栗子,古代科举考试后,进士们的名字会被刻在石碑上供人瞻仰,这就叫“策名就列”——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责任的开始。
你品,你细品,这成语放到现代职场照样贴切。比如:“老张熬了十年,终于在部门重组时策名就列,成了新团队的负责人。”不过这里头有个隐藏知识点——光有能力不够,还得等机遇。就像打游戏攒经验值,最后总得找个NPC(领导)给你盖章认证对吧?
说到这儿,我倒是有点个人看法想唠唠。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想着“弯道超车”,但“策名就列”恰恰提醒咱们:有些路就得脚踏实地走。你看《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不也得先通过朝廷考核才能当上不良帅么?这道理搁哪儿都适用。
最后给大伙儿整个反差萌的例子。比如:“别看我家猫主子天天躺平,人家可是凭抓老鼠的本事,在小区宠物排行榜上策名就列了呢!”你看,连喵星人都懂“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道理,咱人类更得支棱起来啊!
说到底,“策名就列”就像人生路上的里程碑,标记着阶段性的成果。但咱也别光盯着名号,关键得对得起这名号背后的责任。就像老话说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